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你看,这是‘张李氏’。
虽然歪了些,但先生说我写出了‘骨气’。”
那一晚,他扔掉了腰间的火令符,逃入荒漠,从此以抄书为生。
三十年间,他走遍十六州,用毛笔、刻刀、甚至烧红的铁条,在石壁、树皮、陶片上留下文字。
他不求人看,只求这些字能活过风沙。
今夜正是归心忌辰。
陈九跪坐在沙地上,点燃一盏油灯,取出一块木板,开始一笔一划地刻字。
他要教今年收留的六个孤儿写人生第一个字。
他没选“天”
,也没选“君”
,而是写了:
>**“我”
**
“这个字最难。”
他对孩子们说,“因为你要敢承认自己存在,就得不怕被人抹去。”
就在这一刻,千里之外的启知楼顶层,那支发光的铅笔突然轻轻一跳,落下一颗晶莹墨珠,坠入地脉。
墨珠落地即化,顺水流向四面八方,所经之处,干涸的井底涌出清泉,枯死的桃树抽出嫩芽,更有无数人家的砚台无端湿润,墨汁自行旋转,浮现一行小字:
>“我在。”
这不是预言,而是回应。
自归心逝后,启知楼便不再由一人主宰,而是成了千万普通人意志的共鸣体。
它不发声,却处处有声;它无主,却人人可入。
只要你曾为一个字流过汗、流过血、流过泪,它就会记住你。
而在洛阳皇宫深处,年轻的太子独自站在藏书阁顶楼,凝视着一幅舆图。
图上标记着全国一百零八座“启知分楼”
的位置,每一座都以一点微光标示。
令人惊异的是,这些光点正缓缓移动,如同星辰迁徙,隐隐形成一条横贯南北的弧线,终点直指北邙山那片碑林。
太子名叫李昭,自幼由宫中老宦官启蒙识字。
那老宦官便是当年偷偷诵读《千字文》之人。
临终前,他交给李昭一本手抄本,封面只有一行字:
>“真正的圣训,不在金殿,而在民间。”
李昭登基在即,朝中权臣仍欲恢复“文禁令”
,主张“民智易乱,不如蒙昧”
。
他们甚至提议拆毁启知楼,将其改建为“忠训堂”
,专讲“顺从之道”
。
但李昭知道,那座楼早已无法摧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