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
申请内容包括:组建首支全女性高原地质科考队,以“继承先辈遗志,填补祖国地质空白”
为目标,启动“林振国计划”
??对羌塘北部未知区域开展为期六个月的系统性勘探。
舆论再度沸腾。
有人质疑:“一群小姑娘,连高原反应都没克服过,就想挑战死亡禁区?”
也有支持者发声:“一百年前,女人连学堂都不让进;五十年前,她们还在为识字权抗争。
现在,她们要走向地球最深的裂缝,这本身就是文明的进步。”
一个月后,批复下来了。
国家地质调查局牵头,联合北大、中科院青藏所,正式立项“青藏高原女性科学力量培育专项”
。
首批入选队员共七人,平均年龄二十三岁,全部毕业于雪莲未来学院首届工程实验班。
集训在青海格尔木进行。
每天清晨五点起床负重跑,下午练习岩芯取样与GPS定位,晚上学习冻土力学与地震波解析。
尼玛次仁作为队长,带头完成每一次极限训练。
有一次模拟雪崩逃生,她在零下二十度环境中连续匍匐前进两公里,膝盖磨破渗血,却始终没喊停。
出发前夜,卓玛来到营地。
她没说话,只是将一条绛红色的哈达系在尼玛次仁颈间。
那是她珍藏多年的圣物,曾挂在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前整整一年。
“我不是为你祈福。”
她说,“我是提醒你??当你迷失在暴风雪中时,请记住,有一种光,比太阳更早升起,那就是人心底不肯熄灭的信念。”
启程那天,全校师生列队送行。
李岩带着学生们搭建了一座临时拱门,用太阳能板拼成“出发”
二字,通电后熠熠生辉。
江慎行扛着摄像机一路跟拍,镜头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庞,最终定格在尼玛次仁背上那只印着校徽的登山包。
车轮碾过积雪,驶向苍茫群山。
接下来的半年,外界几乎失去了她们的消息。
仅有几次卫星电话传回简短汇报:
>“已抵达色林错北岸,发现疑似新断裂带迹象。”
>“遭遇强风暴,两名队员轻度冻伤,全员安全。”
>“在海拔五千一百米处采集到古生物化石样本,初步判定为中新世哺乳动物遗骸。”
第七个月初,一则紧急通报震惊全国:科考队所在区域发生里氏5.8级浅源地震,震中正位于其预定勘探路线中心。
由于地处无人区,通信中断,救援直升机三次尝试进入均因天气恶劣失败。
全国上下屏息等待。
第十天,一支民间搜救队冒险突入震区,在一处塌陷的冰川谷地中发现了她们的营地残骸。
帐篷已被积雪掩埋大半,但外围用石块摆出了巨大的SOS信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