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又因为土豆红薯等高产作物的出现,又有摊丁入亩永不加赋的承诺,各地户籍都迎来一次暴涨。
原来的隐户都带着一家老小前去官府上了户籍,成了官府在册的正经老百姓,名下的田地也一并登记好。
仔细一算,户部不管是钱粮还是人口方面,政绩都直线上升,嗖嗖嗖就破了原本胡阁老任户部尚书时的最高记录。
要是别人,或许要担心这会不会冒犯了胡阁老,让胡阁老心生不快。
但萧景曜完全没有这个烦恼,胡阁老是什么性子,他再清楚不过了,两人私下更是交情匪浅。
从萧景曜崭露头角开始,胡阁老就一直将萧景曜视为他自己最看好的后辈,早在正宁帝还在的时候,胡阁老就已经透露过想让萧景曜接手户部的想法。
现在看到萧景曜真的接任他成了户部尚书,又做出了这么漂亮的成绩,胡阁老只有高兴的份。
谁会记恨家中小辈政绩比自己还好呢?那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胡阁老和萧景曜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一直是将萧景曜视为家中子侄的。
或者说,当初看好萧景曜的那批人,都是拿他当家中子侄看待。
萧景曜的官运如此亨通,除了他自身实力足够过硬之外,也有这些大佬的功劳。
这份运气一直常伴萧景曜。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国运存在,自打萧景曜入阁后,大齐一直风调雨顺,大灾完全没有,小灾虽有,各地直接就处理好了,没有闹出任何乱子。
大齐在海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许多国家看到大齐教化馆为隔壁国家带来的变化之后,纷纷派使臣团前来大齐,请求大齐也在他们国家建立教化馆,他们也想学习大齐的礼仪文化。
隔壁国家学了那套礼仪之后,简直大变样。
王室的尊贵威严显露得淋漓尽致。
他们也想拥有!
对此,萧景曜的态度都是你们尽管来,大齐的教谕多得很,绝对能让你们享受到礼仪带来的快乐!
别的不说,卫生环境都能高出隔壁邻居好几个档次。
怪不得现在前来大齐求大齐去他们那儿建教化馆的国家越来越多,纯属是隔壁邻居的变化太明显,这一波广告效果太好,大齐礼仪之邦的美名响彻世界!
看到这
()样万国来朝的场面,萧景曜都忍不住脑洞大开,以后会不会有文人写本有关于海外之人前来东土取经之类的著作。
想想都觉得有趣。
现在文人也诗兴大发,受到的外来冲击有点多,知晓了那么多海外之事,简单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能不让他们诗兴大发吗?
萧景曜看着文人们出了一本又一本的诗集,都想为后世的学生哀叹。
那些诗集萧景曜也看过,摸着良心讲,质量非常不错,几乎每本都有能入选课本的佳作名篇。
反正后世学生背就完事儿。
就是不知道这些人的脑回路是如何曲折,明明萧景曜并没有去参加他们诗会,也没写过任何关于海外的诗词,但这帮家伙仿佛都商量好了似的,在诗集的序中全都特地提到了萧景曜,都说要不是萧景曜一力主张开海禁,现在大齐也没有这般万国来朝,名震寰宇的无限风光。
萧景曜:谢得很好,下次别谢了。
后世学生看到这一篇篇序估计又要拴q住了。
到时候一提诗歌的时代背景和创作环境……萧景曜都能想象出后世学生的哀嚎,怎么老是你!
想到那个画面,萧景曜就愉悦地又多干了一碗饭。
随着大齐和海外各国的来往逐渐频繁,大齐官员对出海也没有那么抗拒。
有些年轻人甚至就是奔着鸿胪寺而去,毛遂自荐前去海外教化馆当教谕。
让萧景曜意外的是,主动出海的,还有长大后被永嘉帝封为宁郡王的先太子遗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