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是的。
谢先生,能来学堂读书的孩子都是每个家庭寄托了梦想的,孩子们就算放了假,他们的家人也不见得就舍得用他们干些什么。
对田里的劳作没什么促进。
大孩子还好,能干些农活,小的可能也就是回家玩乐了。”
楚清说道。
这是楚清的猜想,以己度人嘛,儿子小的时候,自己是舍不得让儿子干活的。
大些后除了让他自己收拾书包,也没让他做过什么。
“但是我认为,教育教育,除了教,还有育。
教的是学问,育的是品德。
都是农家的孩子,连点农事都不懂,那也就是读了个死书,学问与生活对应不上。”
“孩子们要有学习的自觉,更要有为家庭分担的自觉。
每个孩子都是他们家庭的未来,家务劳动是他们应尽的义务。”
“孩子们也需要劳动锻炼,健康的身体才能应付学业的重担,所以让孩子们干点活挺必要的。”
“把孩子们混编。
孩子们可以自动分组,分组后自己讨论好各自的任务,然后相互配合,找到合作的最好方式。
这会让孩子们更为团结,也能让三个村的村民更团结。”
楚清咽了咽口水,觉得自己好像多管闲事了。
另一边的吴村长好像有点听傻了。
而谢先生不住地点头。
学堂里的孩子因为是家里选出来供着读书的,因此很少参与劳动,在自己的家中也是最受优待的,反而在家庭里面形成了“特殊阶层”
,家庭成员间多少都会有些想法。
如果能按照这个厨娘的说法,定期组织集体劳动,说不定真的能起到好效果。
不管是一家,还是一国,团结总是最有力量的。
“你讲得很好,”
谢先生赞许道,又转向吴村长:“你看呢?”
吴村长终于回过神来,他惊讶于这妇人的大胆,敢插先生的话,也惊讶于这妇人的想法之奇特,但是好像也觉得这事有些可行,就说:“我觉得可以试试看,我去找张村长和李村长说说。”
午休的时候,谢先生找过来了,说三个村长觉得集体劳动这个办法可行,但是不知道效果如何,有些商量不定。
楚清这时候已经后悔了,觉得自己多管闲事。
但是话已经说出去了,也就只好进行下去吧。
楚清说道:
“早上我听你们的意思,主要是豆地那边缺水。
我觉得应该把需要浇水的区域按照轻重缓急区分开。
玉米喜旱,可以先不考虑浇水;麦田和豆地是需浇水的,但是麦田需水量远不如豆地的多。”
楚清边想边说。
“至于稻田,那是需水量最大的地方,不能指望挑着水去浇。
咱们村有三口井,而且这三口井基本在一条直线上,说明这条线上有地下河。
如果在靠近稻田的地方打井,稻田的浇灌不难解决。”
这附近有条小河的,只是水量不大,引河水入田勉强可以维持,就怕旱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