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如果犯错误是埋下一粒种子,坚持下去,正视自我是修枝剪叶和改正错误;在错误中学习,得到经验才是美味果实。
=适时低下你高贵的头
上天对人都是公平的,给人每一天都是二十四个小时,给人的所有时间都是一生;同时上天对每一个人都是不公平的,给每一个人的时间都不是二十四个小时,给每一个人的所有时间都不是一生。
这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有无理想。
有理想的人生活永远是积极的,他们会朝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前进;没有理想的人浑浑噩噩,不思进取,最后被生活给淘汰。
从前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
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
爸爸就从兜里掏出五枚硬币,把一枚硬币埋在草地里,把其余四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人生有五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五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点点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
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将来也一定要走出草原。
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
在父亲的鼓励下,阿巴格走出了草原。
长大后,阿巴格离开了家乡,成了一名十分优秀的船长。
有人说理想永远属于年轻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固然年轻人容易表现出追求理想,但是理想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
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洛克到五十多岁的时候还是一个很平凡的小商人,但他从来没有放弃理想,最后他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可见,理想并不只属于年轻人。
谦虚,无疑是一种极好的美德。
自古以来,由于传统思想的响,对于谦虚这种美德,中国人并不缺少,反倒是绰绰有余,似乎略嫌多了一点儿。
换句话说,中国人有个不太妙的习惯,便是过份地谦虚。
与欧美人相比,中国人的这个特点,便显得尤为突出,当然也吃尽了它的苦头。
面对一个空缺的职位,欧美人说:“我行!”
至少是说:“我可以试试。”
中国人却说:“我能行吗?”
至多是说:“我先试试再说吧。”
在一项正在进行的工作中,欧美人习惯于说“我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几”
,中国人却习惯于说“我还有百分之几没有完成”
。
欧美人的态度是积极的去竞争,中国人的态度却是消极退让,结果极有可能,那个空缺的职位会落入欧美人的手中。
即使去朋友家做客,这种差异也极为显著。
当主人问“喝点什么,茶,还是咖啡”
的时候,欧美人往往率直作答,而中国人一般却会说:“呵,呵,不必客气。”
然后便等着主人再次的礼让。
孰料,此言一出,主人竟信以为真,不再客气,致使口干唇燥的中国客人,竟连哪种也没喝上。
也许有人会说,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不同,或者,顶多是表述习惯不同。
其实,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
鲁迅先生当年对中国人的这种“死样”
、“暮气”
的国民劣根性,便曾在多篇杂文里做过抨击。
要知道,过份的谦虚,长此以往,便会造成缺乏自信或不肯积极上进的情况,而且还会抑制个人潜能的发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