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史书记载,宋徽宗昏聩愚曲,只在乎自己的爱好,其余的都推给他“信任”
的“国之栋梁”
。
梁师成作为官家身边人,谙熟于心。
他选了几个擅长书法的小官练习模仿徽宗的字体,当然也包括他自己也在苦练这项本领,掺杂在诏书中颁布,朝官不能辨别真伪。
他也是因为这样,背靠着宋徽宗,做了很多无法无天的事。
虽然他还没有到掌握着大权的状态,但贪污受贿,卖官鬻职,无恶不作。
很多人为了上位,巴结他,而连蔡京父子都要对他阿谀奉承。
尽管他并不是宰相,但他身兼多职,是很厉害的一个角色,所以京城人则称他为“隐相”
。
小暑时节,气候干燥炎热起来,最适合晒书晒衣物,据说此日晾晒后,可以避免被虫蛀,所以有“六月六,晒红绿”
的说法。
六月里晒衣裳,辉煌热闹。
在竹竿与竹竿之间走过,两边拦着绫罗绸缎的墙。
那织金的花绣和细密的纹理,都被热烈的太阳晒得滚烫。
汴河两岸的人家晾衣裳的时候抖落的灰尘在黄色的太阳里飞舞着。
知命瘫在图画院的椅子里,任凭太阳把她的脸晒成红色,不自觉又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姥姥从屋里抱了又沉又厚的被子晾晒,知命就躲在被子夹心里,偷着看三毛的小说,任思绪流浪。
直到姥姥把她从那干燥的被子缝里拉出来。
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和被太阳晒过的棉被的味道,姥姥家的樟木箱子里衣物就是这个味道。
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
知命还是庄柯的时候,脸被烤的通红也不肯挪地方。
难得沉浸式体验古人的世界——迂缓、安静、齐整。
师兄弟里有人过来喊她过去,“知命,吃饺子了!
快来。”
没想到,大宋头伏也吃饺子,伏日人们苦夏食欲不振,消瘦于往日,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知命还是庄柯的时候,在北方姥姥家习惯“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姥姥会把园子里新鲜采摘下来的豆角切成丁,和肉沫一起炒熟炖成酱,起锅的时候再放点蚬子进去,热气腾腾的鲜香蚬子豆角酱汁面是她记忆里童年的味道。
热天里,她和弟弟一人一个海碗,长身体的孩子能吞牛,满满一碗面条竟然一点没剩呲溜呲溜就进了肚,吃完了就在院子里的席子上摩挲着鼓鼓的小肚皮看星星。
弟弟如果长大了,应该也像希孟这么大了吧?他和希孟长得那么像,连她这个亲姐姐都懵的程度。
正在图画院里发呆想念姥姥的饺子,师母心有灵犀托人给大家送了饺子,猪肉馅鲜香欲滴,图画院这些没有外出休沐的“留守儿童”
们几乎是一扫而光,连醋都没怎么蘸。
夫子从外面回来,看着空空的食盒,一边开心的笑一边“埋怨”
这些小兔崽子们一个饺子都没给他留。
大家闻言都作尴尬,这时候邓椿拿出提前备出来的一盘饺子出来“献宝”
,夫子平时严厉,但对大家是真心相授,众人又岂会不知这个道理?夫子有点点惊讶中透着安慰,笑说他一会儿就去宫外和师母汇合,让大家把这一盘也吃光。
于是大家也没客气,兴高采烈地就光盘了。
夫子拎着食盒外出,不放心又回头去看,只见门口探出一堆小脑袋兴奋和夫子说慢走,夫子顿了顿脚步,严肃的让众人用皂好好洗手,免得蹭到绢本或纸本上漏矾,众人嘴角还带着亮亮的油花笑着皆称是。
学习就像爬山,跋山涉水,一路艰辛,可以慢些,但绝对不可以停下。
一路过关斩将打怪兽的画学生们,这段时间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宫里吼吼哈嘿的画,皇帝早有口谕,待到时机合适就会放他们多几次机会外出写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