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
李峰山没把程劲松当小孩,跟他说话,也就没有遮遮掩掩。
李凡在一旁,白白的肚皮被满桌的食物撑的圆滚滚,他伸手摸了摸,看样子是吃不下了,非常不舍的舔了舔唇,恰巧听见李峰山后半句话。
他抬起头,说:「爸,晶片问题你不用太担心,华清已经成立了项目组,很快就能做出比米国还要高端的晶片了,到时候你公司就不会缺货了。
」
李峰山楞了下,还以为这话是程劲松跟儿子说的,便望向程劲松,问道:「是吗?华清这方面已经有进展了?」
程劲松点头:「现在的确有些进展,实验绕开了米国的专利限制,不过距离成品还有一段路。
」
这并不是程劲松保守,任何产品从设计立项开始再到最后的成品都是一段漫长的旅程,而且越是科技含量高的周期就越长。
像米国现在量产的7纳米矽晶片,足足花了10年的时间。
这次的碳晶片虽然省去设计和规划的时间,但是实验所需的测试环节却一项也不能少,这个阶段是个无法量化的阶段。
有可能是一年,也有可能是两年,甚至更长,又或者实验进行到一半发现某个环节出现无法克服的困难,胎死腹中,回炉重灶,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
「不过我相信这次不会很慢,因为……」程劲松偏头望向李凡,说:「因为这个方案是李凡提供的。
」
李凡笑笑:「对我这么有信心。
」
「这是理性思考的结果,」程劲松说。
能过五关斩六将考进华清的都不是蠢人,更何况还能被朱教授选进项目组担任副组长那更是聪明中聪明。
当程劲松在车上看完李凡方案时,他就已经在脑中过了一遍,可行性非常大。
李凡歪着脑袋看了眼程劲松,没再说话。
晚饭吃的很轻松。
吃完饭,李峰山又带程劲松和李凡去了书房,聊了很多关于晶片项目组的具体细节,聊到后面他甚至当场给华清的校办主任去了电话,表示朱教授的实验如果有需要,他可以无偿提供实验设备和项目资金。
这个年代,高校经费来源早不再像过去那么单一了,过去项目仅靠国家的财政拨款,如今私人捐款越来越多,而且在众多高校里,华清属于第一梯队,捐款金额一直名列前茅。
可谁又会嫌钱多呢?特别还是这种无偿捐赠。
只要是做过项目的教授都知道一旦实验经费充沛,那就可以大大提高实验的容错率,而且还能少用国家层面的拨款,这一来二去间,就能间接解决那些很难申请到经费比较小众的项目。
再加上李峰山又是名爱国企业家,他又不是什么来路不明的陌生人,这钱华清拿的毫无压力。
「可以,没问题,我这就帮你联系,」校办主任回答的笑呵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