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亏钱没啥,只要能在徐六面前露面,让他老人家高兴,比什么买卖都划算!
这叫功夫在诗外!
不过工坊建起来,肯定是不能停的,而且那么多工人,不让他们拼命干活,工坊主依旧觉得很亏。
这就导致对棉花的需求与日俱增。
因此造成了一个奇葩现象。
在南直隶,由于徐青清田很成功,加上报纸的宣传力度很大,许多农户也能听到说书人念报纸。
于是有许多农户有意无意间开始种植棉花。
不止他们,连乡里的地主都在将农田转成棉田。
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件事。
徐青喜欢依法办事。
所以会有专门的人研究大虞律,还真给他们找出一桩好事,那就是大虞太祖曾规定,农田第一次转为棉田的,可以光明正大免税四年。
这政策现在看来很奇葩,但是大虞朝初年,棉花还是外来物种,种植的人很少,而那时候边境很缺御寒的物资,所以大虞太祖定下了这个政策,鼓励民间种棉花。
问题是棉花的纺织效率提升不起来,所以民间对此热情十分欠缺。
总而言之,棉花的需求没那么大,种植桑树收益远比棉花高。
但是种桑树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损耗地力,再用来种粮食,需要好几年的恢复时间。
因此虽然南直隶施行改稻为桑的国策,却也对此有严格规定。
由于方仙道和工部改造了织机,提升了纺织棉花的效率,棉花一时间成了紧俏货。
自然引来许多人逐利。
即使地主,也鼓吹种棉花的好处。
如此一来,他们可以在乡间廉价收棉花,然后高价卖出去,而且农户种了棉花,自然缺少粮食,这又是一桩好事。
改种棉田最多的地方,还是徐青的大本营江宁府,次之便是应天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