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二大爷做的豆腐三庄五村远近闻名,被称为豆腐王,不管谁家有个红白公事或者盖屋上梁,合瓦,封脊都要用二大爷做的豆腐,来做一道菜来上桌。
尤其是二大爷在沥完浆入锅打泡上格前,做的豆腐脑更是一绝,色白、嫩软、韧细、味美,每每都让魏小佑闻了馋涎欲滴,吃的是意犹未尽。
记不起是在哪一本书上看到过两句描写人工磨豆腐的楹联了,把转圈推磨盘、打浆点卤和挑着豆腐挑子卖豆腐,描说的极其准确明白:上联:双手转乾坤,将春夏秋冬研作浆;下联:一肩挑日月,把东西南北踩成圆。
明代大文学家解缙的父母也是以做豆腐叫卖为生,来供解缙求学读书,在解缙考取功名进入仕途后,有同僚让解缙以自己父母的职业为题作一副对联。
解缙听了气恼,知道这位同僚的意图是想羞辱自己,但是并不慌乱,直接作了一副让人拍案称奇的对联:上联:肩挑日月上街卖,下联:手把乾坤日夜磨。
二大爷就是用这看似简单却需要有耐心,细心,韧劲以及坚持的磨豆腐的营生养活着一家人。
从未听二大爷说过苦或累,什么时候见到二大爷,他都是一副乐呵呵的模样。
魏小佑的家乡鲁西南一带,卖豆腐的最初大都是推着一个两边挂筐的独轮车,一边筐里是放上做好的豆腐,另一边筐是为盛放换豆腐的黄豆,走街串巷的吆喝:"
换豆腐喽,换豆腐。
"
需要豆腐的人们就从家里拿黄豆来换,不像是现在一样用钱买豆腐。
到后来,二大爷用来卖豆腐的独轮车才换成了自行车。
魏小佑之所以和二大爷如此亲近,主要还是二大爷曾经救过魏小佑和娘的性命。
那年,魏小佑上四年级,正好也是八月十五中秋节。
一大早,魏小佑娘将弟弟放到爷爷奶奶家,然后和魏小佑娘俩带着干粮和一塑料壶凉开水,用地排车拉着两布袋麦子,去距离魏王庄15里外的蒋庄磨面坊去磨面。
从魏家庄向东去蒋庄磨面坊必须经过程家营子村南边紧挨着果园的一段约有2里路的杨树林的林荫大道,说是大道也只能并排过两辆地排车宽的路,只不过路两边的杨树长的茂密且钻天的高,把整个大路遮的密不透光,有些阴森。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单独走这种道,会感觉心里紧张,尤其是突然的鸟叫,更会让人感觉恐怖,更何况路的南面有一段还是大面积的坟茔地,风一吹,杨树叶哗哗作响,让人觉得身后有人跟着一样,在魏小佑老家的农村,就有"
院内堂前不栽鬼拍手"
之说,这里所说的"
鬼拍手"
就是指的杨树。
,!
魏小佑和娘来着麦子在准备走过这段路的时候,娘就故意和魏小佑说这话,来给自己壮胆,并走的特别快,好在是上午大白天的,也没有什么意外发生。
待赶到蒋庄磨面坊的时候,已经是过了晌午(鲁西南一带方言对中午的叫法)头了,都快到下午一点半了,等排好队,娘俩才有时间就着咸菜吃着干粮,喝上一口水。
一直等到前面十几个排队的磨完面,才轮到魏小佑和娘拉的麦子磨上面,磨完面装上布袋,娘俩拉起地排车就急着往回赶,生怕天黑了走不回家还要赶夜路。
魏小佑毕竟还是个孩子,赶了一上午的路,累的没有歇过来,下午往回走的时候,就有些走不动了,娘没办法就让魏小佑坐车上,自己拉着急急的往回赶。
紧赶慢赶,还是在月亮都升起大高高的时候,才走到来时的那段杨树林的林荫道。
虽然月亮升的高,也很明亮,但是在这段林荫道上,月亮的光一点也照不进林荫道上的路上,好在娘在来的时候,担心万一晚了,顺便就带了一个手电筒。
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娘拉着两布袋面和魏小佑就有二百多斤了,再急着赶路,早就累的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
刚刚走进林荫道近一半的时候,突然从路两边的杨树林后窜出三个人来,三个人都用遮面巾捂着脸,两个人一左一右拦在魏小佑娘前面,其中另一个人直接上前用麻袋一下子把魏小佑给套起来,吓得魏小佑都不知道说话了,更没有大声的吆喝和呼喊娘了。
魏小佑娘一看,"
嗷"
的一声,扑上前去,两手死死抓住那人已经扛到肩上的麻袋,哭着说:"
大兄弟,求求您,您要面,要车都给您,请您大发慈悲,把孩子给俺留下,求求您啦,大兄弟!
"
说着,魏小佑娘顺势给那人跪了下来,这时候,魏小佑才从被吓懵的状态中清醒过来,在麻袋里边挣扎边大声的喊:"
娘来,娘来,放俺下来,放俺下来!
"
那三人中的一个人手里拿着刀子,对着魏小佑娘,故意闷着嗓音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