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夏秋防汛,冬春治水,到永乐三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两年左右的光阴,古之所谓“三江既入,震泽底定”
的设想在夏原吉等人的日夜经划下基本成形,较之过去则更加完善。
旧时,常熟的白茆塘西接昆城湖、南接阳城湖,三塘之水只有几个细流北泄大江。
户部侍郎李文郁督民工五万,开白茆塘直通大江,拓宽了太湖水北泄的干道,这样,太湖之水经过位于常熟南侧的昆承湖、阳城湖进入白茆塘后,北去二十里,欢快、顺畅地涌入大江。
接着,他又疏浚了昆承湖至常塾县北褔山塘的河道,向北四十里直达大江,太湖水北泄大江的工程全面完工。
佥都御史俞士吉在华亭诸生叶宗行的襄助下浚令深阔了大黄浦,开挑范家浜至南跄浦口的新河道,开挖河道八十里,接通了大黄浦上达太湖之东的淀山、泖湖之水,使太湖水以汹涌澎湃之势沿大黄浦奔腾而下。
大江东去,气势磅礴,看着欢快东去的江水,俞士吉异常兴奋。
个头不高、一双小眼中充满智慧的叶宗行看着自己多年的想法成为现实,看着眼前这位激动得稍有些失态的朝廷的风宪大员,便将心中的筹划和盘托出:“俞大人,学生以为,夏大人之开挑横塘纵浦之法不仅适用于吴淞江中上游,在刘家河、大黄浦下游入海处也宜使用。
相距五里或七里,开挑一道纵浦,相距七里或十里,开挖一道横塘,四方之水围田而转,既可护田,又可排涝;依地势高下,设闸蓄放河水,如是虽逢干旱,高地亦有河水便于耕作。”
自幼对水利就有着浓厚兴趣、今日终于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抱负了,叶宗行年轻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冲动。
于国于民有筹划的人不在少数,又有几人能如他幸运?韩昌黎说得没错,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自己壮着胆给夏大人写了一封信,就有幸成为宏图伟略的实施者,夏大人就是他的伯乐,虽然他叶宗行还不是千里马。
俞士吉为人处世高深莫测,清傲自诩。
虽然才一年多的光阴,他已深受夏原吉“宰相肚”
的影响,变得比过去开朗、容人、理性了。
江水滔滔,劲风漫漫,他捋了捋那撮细瘦的山羊胡,看了看眼前这个二十多岁的县学学生,不无羡慕,肯定、坚定地点点头。
于是,依其地势高下,松江各县很快进入了塘浦纵横的工程中,留存了足够的灌溉之水,多余的溪水、湖水进入大黄浦,奔流到海,湖水为害农田之事一去不复返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东、北两面有着大山阻隔的太湖之水在夏原吉一班人的疏治下,已顺江东去,再不会有前日的桀骜不驯了。
俞士吉突然蹦出了辛弃疾的两句词,虽然曲解了辛稼轩的意思,但又和他此时的心境完全吻合。
袁复督浚的吴淞江工程任务最重。
夏原吉的大部分精力也放在了这里。
按照疏浚方略,避开了吴淞江下游完全淤堵的河段,开挑了由吴淞江中游直达刘家河的下界浦、新洋江等大浦;又开挑了淀山湖至吴淞江的千墩浦,以缓解大黄浦下游的水势。
此外,又对吴淞江的上游进行了疏浚,并严督相关州县召集民夫依式构筑圩岸,各大浦之间维系农田、利于排蓄水的、堤土坚实的横塘纵浦比比皆是,到处都有适时启闭的闸门。
允许百姓于堤上种植了有利于强固大堤的蓝菜,既可养堤,还有一些收入。
夏原吉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方学过水利,县学不会教这些,京师的太学也不会,国家也没有这样的学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