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他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着“三江”
、“三江”
。
他来协助原吉治水,离开那个整日里乌烟瘴气的大理寺,他的心一下子就敞亮了。
他世居松江,对太湖习性有着很深的了解。
何时涨,何时落,三江之水势于太湖的影响,全都了然于心。
“第一江的吴淞江,古称松江,”
少卿袁复率先把原吉的话落在了治理的谋划上,“由太湖至大海长约二百五十余里,广一百五十余丈,从吴江长桥至长洲,东经昆山、嘉定至上海,合大黄浦入海。
第二江的刘家河,古称娄江,从临太湖的吴县,经苏州府城的娄门,过昆山至太仓刘家港入海。
第三江的大黄浦,古称东江,由太湖泄水湖淀山湖的三泖至黄浦入海,三江大致皆由西而东,以分泄太湖之水。
《禹贡》精要,一语破的,谓‘三江既入,震泽底定。
’然我等走遍三江,可谓三江梗阻,才有太湖之水患。
尤其是主泄水的吴淞江,其下游已经淤塞得和两侧的农田等高,不要说大雨,就是一般的年景,四府二十几个州县的百姓也会遭受大灾啊!”
袁复个头不高,敦实的身材似有无限的气力。
几十年的积淀喷薄而发,好像一直到今天才有了用武之地。
他目光炯炯,显见内心是多么亢奋。
“吴淞江本为太湖之冲要,自古以来宣泄了太湖近五成的滞水,故而淤塞也最重。
虽屡经疏导,然大江之潮汐使然,沙泥淤积,屡浚屡塞,河床日高,水流渐缓。
自吴江长桥至下界浦的一百二十余里,本朝虽曾疏浚,也只能勉强泄水。
自下界浦抵上海南跄浦口一百三十余里,近海之潮汐壅障,已是菱芦丛生,远看倒像是一片废旧的田地了。
一般田地开浚,并无大碍,只是此段吴淞,细沙淤泥泛动,极不利于施工。
卑职也曾咨访过一些耆老,皆以为,嘉定之刘家港,即古娄江之出海口,水流湍急,若能弃吴淞江下游而不用,使其上游之水直通刘家河,则治水之功近半矣!”
“仲仁之言甚合吾意,”
夏原吉也兴奋起来,“疏浚吴淞江、刘家河等浦港,北引太湖诸水入刘家、白茆二港,直注江海。
松江大黄浦也是疏通太湖水系之要道,下游近海处同样壅塞难浚,华亭诸生叶宗行给我写了封信,建议开浚上海县东北之范家浜,接通黄浦,上达三泖、淀山,下泄至吴淞江南跄浦口,以强水势,冲泻入海。
真是一条妙计!
看来此生心系经济,才可大用。”
:()武英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