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陈瑄目光深邃,望着远处,不知怎么,思绪一下就回到了当年筑建津门的场面上。
“大帅,前面就是直沽了,这一次,总算是平安到达啊!”
漕运总兵官平江伯陈瑄的座船上,副千户刘纶兴奋地说起一路的顺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一年多的时光里,陈瑄所率的水军及海运舟师忙碌在大明的万里海疆上。
一船船的粮饷、禄米在滚滚的波涛中运往辽东或直沽,由直沽再抵北京。
从南至北,由北还南,一年中数次往复,那湛蓝的海水、汹涌的涛声似乎已融入了陈瑄的血液中。
这一次,皇上又给了他新的差事,那就是在运粮北京的同时在直沽建起足以存贮百万石禄米的大仓,有了存储之地,中途周转忙碌而又紧张的状况就可以大大缓解了。
陈瑄抬眼望去,波光粼粼,碧水拍岸,岸上很远的地方稀稀松松点缀着一些散落的民居,他不无感慨地对刘纶说:“改口,该叫它天津才对!
建文二年,不,应该是洪武三十三年冬,靖难之役打得艰难,今上所率大军由通州运河经直沽南下,连打几个胜仗,皇上认为这是个吉祥的兆头,即位后,几个当年跟随的武臣闲聊时又向皇上提起此事,皇上一高兴,赐名‘天子津渡’之地,这不,就叫天津了,以后一定记住,叫天津。”
永乐即位后,连建文的年号也废弃不用,而是继续使用父皇洪武的纪年;天津的名字也是如此,习惯叫法和新叫法总有一段磨合期,但必须适应新叫法,所以,陈瑄既对自己、也对刘纶进行了纠正。
“此处既是运河至北京的咽喉,又是海上运粮北京的最佳落脚地。
皇上令我在这里停船建仓,似是当年就看到了她北京的海上门户的兵家之地。
你想啊,既建仓,必驻军,仓越大,驻军越多,实为屏蔽北京之海上门户,皇上眼光高远,令人折服!”
在平江伯陈瑄的操持下,永乐二年,在建设粮仓和驻屯营房的基础上,天津作为一座城市的肇基由此拉开。
船队靠岸,三成官军将粮饷装入小船,由运河送至北京;七成的人则会同各处陆续到来的工匠、木匠全部投入到粮仓的筑建中。
粮仓工程刚刚开始,永乐又由京师派来官军助建,一万多人奔波于方圆十几里的工地上,抬木的、运砖的、挖土的、砸夯的,一派繁忙景象,劳动号子此起彼伏。
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们用石灰、糯米浆、黏土杂糅成混合土,对仓舍的基座进行夯实,果然在防鼠、防虫和防潮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陈瑄带着陈珜、刘纶奔波在工地上,喜悦之情自不言表。
半年多的光景,一个接一个的贮粮大仓拔地而起,营帐般相互依偎,蔚为壮观,存储规模很快就达到了百万石之数,因而被称为百万仓。
正如陈瑄所料,粮仓建成的同时,由南京而来的助建官军大部分在天津驻扎下来,建制上为一个卫,称为天津卫。
作为军营和将士家眷居住之所的土木结构的房屋、营房的建设陆陆续续持续了两年多。
国廪重地容不得半点疏忽,随着存粮的日多,永乐很快又在天津建起了左卫和右卫,约近二万的官军日夜守卫着百万仓储和海防的天津门户。
漂亮地完成了天津海运仓的营建,陈瑄受到了皇上的隆重奖谕。
踏上回程,他又一次回眸那一片片鳞次栉比的仓群和军营,晨曦中的淡淡炊烟,兵卒们换岗和操练的身影,影影绰绰营房里将士家属子女的来来往往……陈瑄只知道他在天津建起了一个个大仓和一处处军营,他不知道他的百万石粮饷收贮的小港日后会成为一座大型城市的肇基,会成为一座年吞吐量上亿吨的大港。
的确是难以想象。
不惟他难以想象,他的继任者也同样想象不到,因为,那已是六百年以后的事了。
陈瑄抬手遮住了刺眼的阳光,久久地凝望着那一片宁谧的港湾,皇上封他一个平江伯,是否就料定了他的一生都要和他原本陌生、后来却越来越熟悉和喜欢的江海河湖打交道呢!
事实也正是如此。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郑和想,虽然自己离三顾茅庐的诚意相去甚远,只能说明陈瑄不同于一般的凡夫俗子!
“赐教,赐教,”
郑和喜上眉梢,“皇上在国子监释典先师后,能像监生一样静听祭酒胡俨讲学,我一个太监,能承大帅教诲,不是三生有幸又是什么?”
郑和继续打他的谦恭牌,“只是三保愚钝,不明之处会反复询问,大帅不要嫌烦就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