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阿枫起初是这种人的反面,对世界的感受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抽象的爱。
爱得很哲学,但很无用。
其实直白点儿来说,给人感觉就是很冷漠的。
那是导演的镜像影射。
梁潮译说,游导承认说他就是这样的人。
但后来阿枫变了,他变得更有人气儿,更鲜活,对生活更赤诚和热烈。
他开始“具体”
。
电影的主体基调也出现了积极意义的转向。
所以这是意味着导演在拍摄过程中也呈现了抽象到具象的转向吗。
是的是的。
梁潮译说,他变了,所以阿枫变了,所以电影也变了。
那导致导演变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我不知道。
或许他是又映射了另一个人的影子吧?一个和他不一样的人?他就是被积极影响了吧。
梁潮译笑着,点到为止。
有电影专业从业者批评,《山止川行》最后的结局有些落入俗套,若是阿枫自杀,悲剧性会让片子的哲思会更上一个档次。
但以电影泰斗说,为什么要苛求一个才大学毕业的人拍出这样的、像70岁看透人生的老头才会拍出的结局?阿枫奔向晨光的小岛,才显示出导演的少年气。
梁潮译回答,导演生活中汲取的东西,就是少年气的来源。
“不用瞎分析啦,他就是喜欢早晨啦!”
制作组最后还幽默地采访了曾经场务——一个拍摄小岛当地的老大爷,截取了这段轻松的话。
老大爷好像还打算说什么,嘴巴是微张着就被切断成别人了。
像有一个秘密没被讲出来。
这一期在这里结束,游霁手指冰凉,微微发着抖。
想起他第一次看电影的完整版,是游暝剪完后和他边做边看。
他大言不惭“男主性格有点儿像我”
,被游暝沉默地握住脚踝。
外面的雨越下越猛,停不下来的阵势。
游霁又想起了什么,点进了游暝的朋友圈。
他的头像是日出,朋友圈背景是日出,仅能看到的两条动态,去年十月的【正在康复】是拍的天刚刚蒙蒙亮,另一条是转发别人评析他战地摄影的推文,
他拍的是战地菜市场的样子。
构图极具冲突张力。
前景有奔跑的孩子、有彩色的蔬菜、有交谈的人,暖色调的阳光景色,他们看上去日常又温馨。
但是后景晦暗,因为是一片狰狞的战后废墟,上面还有未干的血迹,一些不堪入目的政治宣言,和一群严阵以待的士兵。
推文里面写,虽然是战地摄影,游暝却没有像其他记者一样选择拍触目惊心的伤亡,没有拍哭泣、怒吼、对峙、绝望,他拍的是希望一隅。
于是世界上迟迟有人意识到,在瓦里坦的首都、战事中心,也还有人在买菜,也还有人在生活。
不然他们又能怎么办呢?
如果不是文化人总是要抽丝剥茧过度分析地去探究一个优秀作品的“意象”
,自诩文盲的游霁以前从来没想过这一切有什么相同点。
就像这会儿他像是第一次知道,这幅摄影作品,也叫做《奥拉维港的早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