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在他的方案中,进攻俄国,是德国走向主宰世界的大门。
俄国是我们的印度,应该按照英国的方式来征服它,开发它。
德国有这样的意志,这样的力量,这样的使命。
它只缺乏粮食,缺乏生存的空间,缺乏石油。
这些东西,它都要去取得。
希特勒的观点是,一旦欧洲大陆的统治权牢固地掌握在德国手里,那么那些盎格鲁-撒克逊的海上势力就不得不换掉它们的政府,挑选能与新的德意志世界帝国相处的政治家来组阁。
重心
克劳塞维兹说:“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条原则,即如果我们要通过战胜其中之一而战胜全部敌人,那么就必需以打败这个敌人作为战争的目标,因为在这个敌人身上我们打击的是整个战争的共同重心。”
进攻俄国,目的是控制地球上具有无限人力和自然资源的广大中心地带,这是对重心的真正打击。
许多似是而非的议论认为,英国是“真正的”
重心,因为它能够组织另一个联盟来与德国对抗。
这是头脑里摆脱不开拿破仑式类比法的人写的东西。
一九四一年春,英国处于中立状态,事实上是离开了战争,顶多进行些小规模的空袭干扰。
它不再统治海洋了。
日本和美国都超过了它。
它们还没有成为德国的紧迫问题,当然将来总有一天德国要和美国算帐。
既然英国在军事上已经不行了,为什么它还不投降?显然,因为它希望苏联,或者美国,或者两国同时对其进行援助。
美国相距很远,而且几乎还没有武装起来。
而俄国呢,则正在很快地重新武装,并且就在我们的边境,公开地威胁着德国在普洛耶什蒂的生命线。
的确,它以俄国人外交上惯用的粗鲁方式,给我们小麦和石油,企图抚慰我们;但是它拿回去的却是机器,用来武装自己对付我们。
长时间地用这种方式依靠一个斯大林,是无法忍受的。
我们对世界帝国的要求,总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
德国比它的两个对手:苏联和美国,小得多。
它的优点,只在于目标一致,纪律严格,和希特勒强有力的领导。
到一九四一年,很明显,弗兰克林-罗斯福打算等他的工业一转向战争体制就开战,哄骗他的不情愿的国民跟着他走;同样明显,斯大林却只找一个保险的胆小办法,在普洛耶什蒂把德国的喉管割断。
六月二十二日前夜,希特勒在一封给墨索里尼的坦率而雄辩的信里,把这一情况说得很清楚:“苏联和英国,都对这个被长期战争压垮的欧洲感兴趣,在这两国的背后站着美国,怂恿它们往前因此,我长期地苦苦思索之后,最后决定,在绳索没有拉紧之前就把它割断。”
巴巴罗沙是否正确?“希特勒应该先打垮英国。”
这种议论没有现实基础。
希特勒下定决心,要到不论什么地方夺取他的国家所需要的土地和资源,这方面很象恺撒。
而他对一个和平的世界新秩序又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一点,他又象亚历山大。
但是他的战略,却是拿破仑式的,因为象拿破仑一样,他的中心问题也是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
拿破仑的解决方法是使用速度、力量、突击,在攻击点上高度集中兵力,以便把他的敌人各个击破。
希特勒就是这样做的。
他对宏伟的战略倒是目光敏锐的,然而带点儿冒险性;但他对战术行动的完全外行的干预,以及他在紧要关头缺乏军人的才干,却是毁灭性的。
一九四年五月,在战败了法国,把解除武装的残余英军赶出欧洲大陆的时候,他只调了二十四个师到东线去对付红军二百多个师。
这是一场奇妙的赌博,然而也是一场有眼光的赌博。
有可能去拿下柏林的斯大林,却表示出特别乐意让德国去毁灭法国,而他自己则在波罗的海和巴尔干半岛抢夺土地。
到一九四一年,苏联变得更强了。
它挺进到距离普洛耶什蒂一百英里的地方,取得了波罗的海的控制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