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第324章四大作家赏足
京城,沙滩北街2号。
《人民文学》杂志社。
从1982年第六期《人民文学》行至今,已经过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
一部杂志流入市场,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
“一、试销期。
初入市场,经宣传介绍,被早期读者购阅,销路逐步展开;
二、畅销期。
经读者群体的评介影响,在市场占有一定地位,销售量增加,流转加快;
三、饱和期。
需要的读者已基本购得,经过一段畅销期流转减慢,销售量锐减;
四、衰退期。
基本上无读者购买,销路停滞,甚至被市场淘汰。
”
两个月,基本上是每期《人民文学》的进入饱和期的时间。
编辑们也比较关注这个时间点这期杂志的印刷数量,这个数字基本上可以判定,这一期行究竟是失败还是成功。
崔道怡和王扶都很关注第六期的印量数字。
这回《人民文学》如此大力度的推出《红高粱》这一部小说,自然是期待第6期的印量实现一个惊人的突破。
今年已经是1982年了。
正值纸面印刷时代最美好的时光。
这会儿的中国人或许没钱买电视、没钱看电影,这会儿也没有那么多电影可看。
所以就看小说。
因为杂志非常便宜,一个工人也订得起。
在这一年,质量哪怕很一般的作品,也可以印几万册。
而这时候那些最好的杂志,《收获》有着12o万的印量,《十月》8o万,《当代》6o万,《花城》6o万,《诗刊》5o万。
而《人民文学》这本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最为重要、最为突出也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文学刊物。
每期都有足足15o万的恐怖印量。
“出来了没有?”
“快了,快了。”
崔道怡拉着一名主管行的编辑,盘问着第6期的印量。
编辑噼里啪啦敲着算盘,还没有计算出来。
这会儿连计算机都没,更别提什么计算器了,最好的工具就是算盘,每个学生都得背着算盘去上学。
很难想象,这年头每个学生都必学的算盘,才不过几年的时间,就成了完全搁置不用的古董。
崔道怡也不急于一时,他出去借其他单位的厕所尿了个尿,回来以后,现办公室里一派欢欣鼓舞的气息,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喜色。
“崔老师!”
管行的那位编辑激动的握住他的手,嘴都乐歪了。
“崔老师,咱们第6期印量,破两百万了!”
“两百万?”
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