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陈曦将“沉排护坡”
方案形成报告,在科室讨论会上提出。
果然,李立军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陈副科长,你这想法太异想天开了吧?”
他嗤笑道,“用芦苇柳条当护坡?那不是小孩过家家吗?能顶什么用?万一失败了,耽误了春耕,这个责任谁负?我们应该采用更可靠的方案,比如申请石料,彻底砌筑!”
他主张的方案,耗资巨大,审批周期长,根本来不及解决眼前的春耕危机。
陈曦平静地回应:“李工,申请石料的方案固然一劳永逸,但远水难解近渴。
我的方案成本低廉,材料现成,能立刻组织人力实施。
三连的春耕等不起。
至于效果,”
他看向钱工,“钱工,您是老水利,您看这思路在理论上是否可行?”
钱工沉吟片刻,客观地说:“陈科长的思路……很有创意。
在古代水利工程中,确有‘埽工’类似做法。
理论上,如果能保证排垫的编织密度和固定强度,在土质松软地段,应该比单纯清淤更有效。”
钱工的客观评价,让李立军的反对显得苍白。
陈曦趁热打铁,立下军令状:“杨场长,张连长,我愿意立下责任状。
就用三连这段最难的渠做试验。
如果失败,我自愿承担所有责任;如果成功,希望能将此方法在全场类似地段推广!”
他的果断和担当,感染了在场不少人。
杨场长最终拍板:“就按陈曦同志的方案办!
技术上你负总责,三连出人力配合,尽快动工!”
第西节:火光与暗影
方案获得通过,陈曦立刻投入战斗。
他亲自指导三连的知青和村民,如何编织足够紧密厚实的排垫,如何打桩,如何分层固定。
王海生和赵劲松也带着一排有经验的骨干赶来支援。
工地上热火朝天。
陈曦不再是单纯的指挥者,而是和所有人一样,卷起裤腿,踩在泥水里,示范、检查、纠正。
汗水混合着泥水,但他眼中闪烁着专注和自信的光芒。
苏晓蔓带着后勤组送来姜汤,看着人群中那个沉稳的身影,眼中满是骄傲。
几天后,近百米渠段的“沉排护坡”
工程顺利完成。
当上游闸门提起,水流顺畅地通过加固后的渠段,不再有泥土塌陷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张大山用力握着陈曦的手:“陈科长!
服了!
我老张服了你了!
这下春耕有保障了!”
成功的消息迅速传开,陈曦用他的智慧和实干,在新技术岗位烧旺了“第一把火”
,彻底树立了威信。
连科室里一首观望的孙工,也开始主动向他请教技术问题。
悬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