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荒原》已经写作五年,五年有很多变化,人的一生也不过十几个五年。
巧合的是,五年之前我在大学校园里写出了十篇小说,五年之后我还在大学校园里生活与学习,徒增的只不过是岁月,或许再加上那么一点儿阅历。
总之,光阴最怕的也只不过是虚度。
我曾在一篇小文里写到,写作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写作的良心,要对得起自己的文字,对得起自己的读者。
此外,大抵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是启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不管是批判性的现实主义作品,还是礼赞性的浪漫主义笔锋,都应该给人以希望,让人们对生活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
大部分创作者,其写作的源泉都基于两点,其一是生活阅历,其二是经典阅读。
但是经典往往只是塑造一个人的写作风格,阅历与思考才是其作品熠熠生辉的根本。
在《荒原》创作的过程中,一方面,我有丰富的大学生活;另一方面,我先后阅读了大量的中外经典名著。
因此,其中的部分小说,还能让细心的读者发现某些经典的蛛丝马迹,这些痕迹往往涉及语言风格,而并非情节构思。
如果想去探究其中的情节设置,恐怕只能还原我五年前的那些经历了。
《荒原》将是我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它产生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和特定的生活经历。
于我而言,《荒原》之后将再无《荒原》,它并不像学术研究一样具有可重复性。
自进入南开以来,大概我所有的学习都围绕着专业知识,不再有更多的精力去感性地遐思,也不再有太多的时间去阅读文学作品。
除了都需要灵感,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几乎是完全相反的两种创作方式,学术研究追求的是去伪存真、发现并解释规律;文学创作追求的是形象塑造,生发感慨与共鸣。
二者一个需要还原,一个需要遐想;一个崇尚规整,一个崇尚个性。
因此,五年之后我的写作风格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可能很难再写出第二个《荒原》。
不过幸运的是,《荒原》也有可能让我以后探索出一种处于文学与学术之间的风格。
再读《荒原》,基于一次偶然,这次偶然让我有时间回顾并重温过去。
大概有三个月的时间,我常常渔樵于江渚之上,纵情于山水之间,虽然不比古人梅妻鹤子的生活,却也难得清闲。
于是就想起把大学期间创作的《荒原》外加近百篇散文、杂文重新打磨,以为珍重。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延展性,既有儒家的入世,也有道家的出世,甚至在人生最不如意的时候,还能寄情于释家的来世。
我们拥有如此深厚的文化传承,还何惧一时之得失?往往在我们失意的时候,山水的召唤却给了我们一次净化灵魂的契机。
我想,《荒原》的意义便在于此,它让我停下来、回头望。
但愿《荒原》也能让你受点儿启发,那么也算是对我的慰藉了。
于海州
二〇一六年十月
【作者***】:《荒原》很短,与现今冗长的动辄几千章几百万字的网络小说相比,她太短了。
今天更新完毕,非常感谢编辑老师的细心审核和悉心指导,感谢广大朋友的支持与厚爱。
我常说,写东西的人,要讲良心。
只要朋友们读了这本书,能有一点点启发与思考,或者是认同,我也就很欣慰了。
再见,朋友们。
(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