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知县的保证,令今日围聚在县衙门前的百姓暂时散去。
不是李立田等人对现任知县百分之百的信任,而是他们清楚,知县深知今日来到县衙前的这些人,对于临南县知县而言,代表了什么样的力量。
他如果在这样的情形下,做出两面三刀的事情,无疑是将自己在临南县丶太康州乃至京东西路的官途都全部葬送掉。
临南县知县也很清楚这一点,但凡是来到这里为官,就已经与这些人深度绑定在了一起。
如果没有方才那些人,他想要在临南县丶太康州有所施为,几乎已经是寸步难行。
这倒不是说,李立田他们会在平日有意架空和为难他,而是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确是发生了触及到他们底线的事情。
京师,翰林院。
杜子烨丶常笃丶崔铭丶李念仁聚首在一起,就汾州水患一事,共同商议对策。
李念仁是第一次与王景禹的至交同年聚首,此前王景禹就曾经说过,他除了一位胞弟丶一位堂弟以外,还有一个异性兄弟,今天经过崔铭介绍,大家简短的叙了年齿,便直奔主题。
「汾州之事,显然是蔡相等人,有一次针对安人的刻意诬陷。
」常笃当先道:「隐瞒丶谎报灾情,倒行逆施导致水患发生,简直是信口雌黄!
我常笃敢用头上这一颗脑袋作保,安人绝对不是会做出这种事情的人!
」
杜子烨与崔铭互视一眼,崔铭道:「如今,最直接的证据以及指正,主要来自同样受到水患波及的太原府。
太原府知府王端不仅爆出了太原府的水患详情,还实名举报和弹劾河东路副转运使王景禹。
他的证词指向有两点,一是,以太原府水患之严重,来说明此次水患远比王景禹上报的严重程度更高,二是,此次水患之所以会发生,正是因为此前身为河东路转运副使的王景禹,协同汾州知州,在汾州境内实施的一系列不合理的漕运水利改革措施。
」
「正是。
王端以太原府知府之身份举高,并附带了大量太原府灾情实报。
假使此事为真,起码此次河东路的水患,的确并非全都解决的十分顺利。
」杜子烨道。
李念仁道:「王端同我大哥丶段大人早有纠葛。
在我和大哥年幼尚未开始读书县考之时,正是王端在当时仍然是下县的临南县担任主簿。
在王端担任主簿期间,也正是我临南县受到地方豪情酷吏压榨最深之时。
后来段岭大人到任,与我大哥联手查办了罩在全县人头顶上十数年之久的三皇五帝酷吏团伙,同时也一纸奏状,将曾任主簿的王端丶当时的太康州州衙推官一并告了上去。
听说后来,王端的仕途受到了些影响,但是很快又重新担任重要职务。
如今,他们二人再次同地为官,王端对我大哥抱有敌意是肯定的。
」
杜子烨知道李念仁忧虑心切,拍了拍他肩膀安抚道:「念仁你说的,很可能就是事情的真实原因原因之一,个人恩怨以及蔡相党派一向的打压。
」
「只不过,我们若要真的帮助安人,还是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提供更能说明实情的证据,二是组织起士林民间力量,以舆论压力保证事件调查的公正与公开。
」
崔铭点头:「正是如此,第二点舆论方面,听说太康州民间以及雎阳书院分别已经发出了声音,甚至如今最受人关注的是,在士林当中享有极高声望的青风先生,也针对此事公开表态,以青风先生为舆论高地,北有许氏丶西有张山长丶南有孟时闻孟先生,京师中部我等声援,想必这样的舆论力量,朝廷无论如何不可能忽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