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玄奘解释道:“这是小乘佛教允许的食物,我学的是大乘佛教,不吃这些食物。”
国王还是不解,玄奘只好从头解说。
原来佛教自佛陀涅磐后,逐渐因为对经教的理解分歧,有了小乘和大乘的区别。
南朝刘宋僧人慧观把全体佛说的经教总分为“顿教”
与“渐教”
。
国王问:“‘顿教’与‘渐教’有何区别?”
玄奘答道:“凡历劫修行,方出生死之法,名为渐教。
而顿成顿悟佛果之法则为顿教。
‘顿教’以《华严经》为基础,‘渐教’以《涅磐经》为根据。”
国王很感兴趣,问:“小乘作何解释?”
玄奘道:“小乘佛教主张循序渐进的引导,是一种渐次修行而后达到悟境的教法,称为“渐教”
。
《涅磐经》卷十三《圣行品》讲得很清楚:‘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醍醐’,浅深次第分明,渐教中又分为三乘别教、三乘通教、抑扬教、同归教、常住教的五时教。
这叫‘渐教五时’,亦称‘慧观五教’”
。
国王很高兴,说:“这正是我们信奉的。
那大乘又有什么主张呢?愿闻其详。”
玄奘进一步解释:“大乘佛教强调开门见山,主张不需要经历渐次调熟,是一种寻即证得佛果、成就菩提的教法,‘华严化为菩萨,如日照高山,名为顿教。
’顿教以佛陀在菩提树下得道,由肉体的‘生身’上升到以法为身的‘法身’,‘法身’华德庄严,故叫做华严。
与‘法身’相对,‘生身’被称为‘色身’,色身是法身的幻化,亦称化身,‘化身’随民俗的不同,众生的构想不同而形象各异。”
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戒律各有主张,信徒各自尊奉戒律。
听了玄奘的解释,国王也就不勉强玄奘的饮食。
在国王的招待宴上,玄奘未着一箸净肉,选择了其他的食物来吃。
能净食量大,看着一桌的净肉,忍不住想尝尝。
能清为大师兄,看着能净筷子伸到净肉,干咳一声,能净慌忙收回。
吃完斋饭,玄奘来到城西北的阿奢理儿寺。
阿奢理意为“奇特”
,寺院遗址在今新疆库车西部库木图拉河对岸。
这寺院殿堂明亮宽敞,佛像精致美观,僧徒庄重勤奋,远方俊杰,都仰慕而至。
国王、大臣、士庶、豪门大族,纷纷供养。
玄奘问起寺院为什么叫奇特?它有什么来历?
传说此国国王崇敬三宝(佛宝、法宝、僧宝),云游四方瞻仰佛祖圣迹,将国事托付于同母弟掌管。
弟弟受命后,割下自己的生殖器,密封在金匣中,献给国王。
国王问:“这是什么?”
弟弟回答道:“请您返回时才打开这个匣子。”
国王便将匣子交给主事官员保管。
国王返回后,关于弟弟淫乱后宫的谣言四起,国王大怒,抓起弟弟,正要施加严刑,弟弟说:“我不敢逃避罪罚,但请陛下打开金匣。”
国王于是打开匣子察看,是一条割断的生殖器,便问道:“这是什么怪物?你想说明什么?”
弟弟回答道:“大王云游,命我掌管事务,那时已经知道会有谗言,就自己割断生殖器表明清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