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常奉府如今除了儒家那些博士,还有赵凌从孟巍然那里收来的法家门生,以及墨家、道家、阴阳家、农家的门人。
赵凌不再坚持法家独尊,诸子百家的门人齐聚咸阳,也被赵凌先收拢到常奉府。
大秦不再是法家独尊,常奉府也不再全是儒家门生。
他们虽各有门派,但都归冯瑜管。
哪怕孔鲋回到常奉府,也已经夺不了冯瑜的权。
冯瑜身为赵凌的得意门生,对诸子百家皆有涉猎。
在三川郡时又常与墨知白往来,墨家门生们与他关系匪浅,对他佩服有加,墨家之人来到咸阳,又多亏了他的照拂,自然以其马是瞻。
法家与儒家的人聚于一堂,编撰《万民典》的时候,之前是偶有争执,但在扶苏和冯瑜镇压之下,也就只是互不理会。
孔鲋回来之后,矛盾再次升级。
李斯的弟子吴公身为法家的领袖,面对孔鲋大谈仁义治国的时候,立即反驳道:“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
他这话就是《商君书·画策》中的原话,就是说,仁义只能约束个人,无法形成强制性的国家秩序。
孔鲋冷笑道:“陛下如今已不重用法家,仁政治国是必然的!”
儒家主张以仁政、礼治、民本治国,与法家的专制、法治、功利形成尖锐对立,基本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各有各的道理,赵凌杀了李斯,重用儒家,也给了些承诺,这也导致孔鲋产生了错觉,以为赵凌是打算以儒家的主张治国。
《万民典》集百家之言,儒家和法家的学说几乎对立,这若是都写在同一本书上,似自相矛盾,如何教化百姓?
墨家和农家的门生他们倒是悠闲地在旁边看热闹。
新任常奉张苍坐在一旁沉默不语,没有搭话。
常奉府现在的水实在太深了,诸子百家就算了,还有天子门生,还有长安候扶苏在,别人都没搭话,他当什么出头鸟啊。
也亏的之前孔鲋已经被赵凌吓得同意修改儒家典籍,扶苏和冯瑜两位主编也不与他们争辩,默默地编撰就是。
“外儒内法”
是赵凌已经确定的治国模式。
儒法两家哪怕是吵破了天也是无用。
赵凌与章邯来到常奉府,孔鲋和吴公还在争执,大病初愈的孔鲋已经被吴公这年轻人气得吹胡子瞪眼。
众人见到赵凌之后纷纷行礼:“见过陛下!”
孔鲋面如金纸,见到赵凌之后,行礼之后也是连连咳嗽。
“博士御监大病初愈,还需好好养身,莫要动气。”
赵凌有些不满地看了吴公一眼,“吴公,你也莫要气老人家。”
吴公今年不过二十七岁,正是年轻气盛,口齿伶俐,孔鲋哪里争吵得过?
“陛下说的是。”
吴公笑道,“臣亦认可五经博士的言论,法家从未反对修改律法以及法家的典籍,如今本就改了,臣也不知博士御监与臣争个什么。”
说得难听点就是,你儒家都已经任由修改典籍了,主张的分封制明显已经被否决了,李斯虽然被杀,但皇帝从未说过要以仁义治国。
秦律虽有修改,许多刑法减轻,但从根本来说,还是依法治国。
孔鲋就是食古不化,哪怕都已经低了头,就爱扯些老黄历,他要与吴公争辩,无论便与他辩上一辩。
孔鲋在家中躺了一个多月,也是想明白了皇帝要做什么,只是儒家本就势弱,面对赵凌无力抗衡。
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回来之后,儒家的门生竟然全都以冯瑜马是瞻。
吴公冷嘲热讽,孔鲋的血压更是往上飙,赵凌佯怒也只是轻轻说了两句而已,并没有任何的惩罚。
孔鲋认为自己终于看清了赵凌的本来面目,不愿再为赵凌效劳,喉咙底下出粗重的喘息,惨笑道:“陛下,臣年事已高,身体有恙,还求辞官还乡。”
“博士御监心意已决,朕若不允,倒显得朕无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