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上级官员的颐指气使、官场风气的腐朽堕落,让他彻底心灰意冷。
当面对“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的屈辱抉择时,他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坚守自己的人格尊严,仅仅八十余日便毅然解印辞官,从此彻底告别了官场的纷扰,回归到他日思夜想的田园之中。
这一果敢而决绝的举动,犹如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照亮了他内心深处对自由和独立人格的不懈追求,成为他人生旅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转折点,也由此开启了他后半生向往已久的归隐生活新篇章。
三、田园生活与文学创作(41岁-63岁)归隐田园后的陶渊明,全身心地投入到农耕劳作之中,真正过上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的田园生活。
他亲自在南山下种豆,于东篱旁采菊,在与土地的亲密接触和与自然的朝夕相处中,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
每一滴汗水的挥洒,都让他更加贴近大地的脉搏;每一次农作物的茁壮成长,都让他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尽管生活常常陷入贫困的困境,“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
成为他生活的真实写照,但他却从未因此而动摇自己坚守田园的决心。
在他看来,物质的匮乏远远比不上精神的富足,田园生活给予他的心灵寄托和安宁,是任何功名利禄都无法比拟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田园中,陶渊明的文学创作迎来了辉煌的巅峰时期。
他以田园生活为蓝本,以真挚的情感为笔触,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田园诗、饮酒诗和咏怀诗。
《归园田居》五首,犹如一幅细腻生动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在读者眼前。
诗中对田园景色的描绘细致入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短短几句,便将田园生活的宁静、祥和与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和质朴的民风。
同时,也深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执着向往,以及对曾经官场生涯的彻底告别和对回归本真的由衷庆幸。
《饮酒》二十首,则是他借酒抒怀的佳作。
在酒香的熏陶下,他的思绪如脱缰的野马,自由驰骋,对人生哲理进行了深刻而独到的思考,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和淡然态度。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几句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阐述了他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超脱并非来自外界环境的清幽,而是源于心境的豁达与高远。
他在饮酒中品味人生,在微醺中洞察世事,将自己的哲学思考和精神追求融入到每一句诗中,让读者在品味美酒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那深邃而宽广的精神世界。
而《桃花源记》更是一篇具有传奇色彩和深远影响力的杰作。
在这篇文章中,陶渊明以奇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宛如人间仙境的理想社会:“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个“世外桃源”
没有战乱的纷扰,没有剥削的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
它不仅仅是一个虚构的美好世界,更是陶渊明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憧憬的集中体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