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囿于时代局限性,它的内容与思想当然不是每一处都无懈可击,但总体而言,其言语之犀利,观点之深刻,哪怕是放到二十一世纪都堪称前卫与乖戾。
乔安心有感慨,正因为它的内容实在是太特殊了,一个有几分相似的开头,就足以让她认出这就是《克莱采奏鸣曲》了。
而那位藏于萨沙之名背后的幽灵,没有第二个怀疑人选,乔安知道,这绝对是安娜写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一部好作品的成型,绝不是无迹可寻的,它字里行间都能折射出作者本人的所思所想。
这个世界上难道存在着第二个托尔斯泰吗?
当然不存在,但他的思想,却分散性地遗落在他笔下大力着墨的人物身上。
作为第二条故事线中的大主角列文还在雕饰他那魔改版的《安娜·卡列宁娜》,他没有这个精力再去写第二部作品了。
这家伙不愧被誉为托尔斯泰式主人公,连那种精益求精以及不断拖稿的精神都继承了个完美,之前甚至断载了一次,眼看下次供稿遥遥无期,之前乔安还听总编说,列文的责任编辑甚至包袱款款地与他来了一次亲切友好的会谈。
至于身为小说中明线中的男主伏伦斯基,他的性别与乔安一开始推测的女作家有所不符,而以他对众人目光、功名利禄的追逐,他是决不允许自己以隐姓埋名的方式发行作品的。
而且说来讽刺,他这样一个花花公子,其实才是书中少有的真正爱情信徒,他这样的人写不出这种令人畏惧的婚姻。
那么只剩下一个人了。
安娜·卡列宁娜。
安娜的身上有着托尔斯泰赋予她的叛逆,对社会风气巨变的似有所觉,更有着那喷薄欲出几乎透出纸张的勃勃生气,而她自身对爱情那种既渴望又绝望的矛盾,以及对婚姻关系的思考,使得她愈发轻易地触碰到了《克莱采奏鸣曲》的灵魂星河。
由她所写的《克莱采奏鸣曲》也染上了一份《安娜·卡列宁娜》里独有的细腻内心独白。
文学史的两颗璀璨明珠跨越作品,就这样进行了一次仅乔安所知的情感共鸣。
又仿佛有一位穿越时空而来的文学巨人,在两部作品思想交融时刻,向着阅读者轻轻问了声好——
你好,欢迎来到我的文学世界。
作者有话要说:
注:*引用自原著。
注:**没查到原始出处,目前查到最早的说法应该是译林版的封面上橘色勒口处的文字描述。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车尔尼雪夫斯基
第266章安娜·卡列宁娜
“怎么样?”
鲍里斯试探着谢尔巴茨基小姐的看法,他知道这部小说的内容有些特殊,此时此刻,对方的看法将决定这部小说接下来的命运。
乔安抬头对鲍里斯说:“这的确是一部精彩至极的作品。”
鲍里斯冷静地说:“但是一经发表,必然会引起争议。”
说不定审查官还会勒令报社停刊休整几个月。
身为文学版块的编辑,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尉的事情心知肚明,知道这些审查官一直在注意着报社的连载倾向,想当初审查官来检阅少尉的文稿就是他来对接的整个流程。
乔安心说,你不妨再想得再大胆一点,说不定沙皇都会直接为它下个禁令。
安娜毕竟是第一次写作,她还不懂得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如何用文字尽量矫饰起来,她那还稍显稚嫩的文笔有着新人特有的莽撞,透露出的观点比托尔斯泰要更加直白,也更加尖锐。
报社里已经有一位沙皇一直在紧盯着的危险分子,要是再来一部《克莱采奏鸣曲(嘲讽力plus版)》,就如同钠遇水一样,必然会在瞬间引起沙皇的怀疑与警惕。
她无比确信,它以及他们只会迎来比原世界上更苛刻的待遇。
无需调查,无需了解,那位陛下只需要熟练地拿起那套查封、连坐、判刑、流放这一系列流程,他的一切隐忧都会消隐无踪。
鲍里斯深深叹了一口气:“可若是不发表的话,我有点不甘心。”
虽然对方只寄来了前几节的内容,但他无比肯定,这绝对是一部能轰动整个文学界的著作。
乔安安慰他:“我明白你的意思,如此出色的作品,我不会让它就此淹没于你我的手中,这是对文学的侮辱。”
她说:“它不仅要发表,而且要轰轰烈烈地发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