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说是床,不过是在几根木条临时钉起来的架子中央绷了一张网,然后一排又一排地列在那儿,整齐的如同山坡上的墓碑。
床底放着一双锃亮的黑皮靴,于锦铭拿起来,放在膝上反复看,小牛皮鞣制的,做工很精细,像德国货,想他六年前在上海,这样的鞋有十几双呢。
于锦铭拎起皮靴,高举着胳膊晃一晃,冲打牌的那帮人笑着问:“这谁的鞋?不赶快领走我就私吞了。”
打牌的少年们头也不回,只听烟草焚烧出的迷雾里,不知冒出了谁人的声音,轻柔且平淡地说:“小六留给你的,他说这双皮靴你穿着比他帅。”
第一百三十五章昨日世界(下)
苏青瑶是被汽车喇叭声吵醒的。
警报声一般的鸣笛,令她本能地一个激灵,翻身坐起,披上蓝布袍,匆匆跑到屋外。
初冬的寒风猛烈地吹拂着,长发随风摆动,在眼前乱作一团。
她连忙拨开及腰的乌发,拢在手心,终于,视线明晰,她远远望见阴沉的天幕下,一辆军用卡车驶来,停在门口。
跑到大门口,发现金女大的舍监程瑞芳女士正在那儿和韩湘琳韩先生交谈。
“怎么起来了?”
程女士望向苏青瑶,温声道。
“再多睡会儿,昨晚忙了一宿。”
苏青瑶摆摆手,笑道:“没事,我不累。”
说着,又向韩先生问好。
韩先生是西门子洋行代理人的助手,一个山东大汉,标准的国字脸,人生得很厚实。
他此番来,是给金女大送大米和面粉,还有十几罐汽油,要送往鼓楼医院。
鼓楼医院背靠金陵大学,医护人员大多已经离开,只留下二十来人,由威尔逊医生与特里默医生主管。
苏青瑶大三的家政课要学护理,就是去鼓楼医院实习的,负责带她们的是护理员海因兹小姐,她已经六十多岁,也选择留在鼓楼医院。
韩先生说,开车来的路上遇到守军,把他硬赶下来,说要征用卡车。
他费了好一番劲才脱身,但也损失两罐汽油。
“他们也是闹急眼了,见到物资就要强征。”
程女士长吁一声,问他,负责管理上海南市难民区的饶神父有没有回电报?韩先生答,回了,但日本人否决了建立安全区的申请,不过拉贝先生很乐观,觉得还有斡旋的余地,他已经给德国发去电报,希特勒保佑。
程女士重复道,好吧,希特勒保佑。
苏青瑶接着问,唐生智那边给答复了没?还要多久军人才会撤出安全区?韩先生想了会儿,说,大概要两周。
程女士摇头,当兵的不撤离,日本人绝不会承认安全区。
苏青瑶笑着安慰道,程老师,换个思路,这样说明至少还有两周的时间,南京才会沦陷。
韩先生笑了,道,小苏应该跟他去国际委员会帮忙。
程女士也跟着笑。
她慈爱地摸摸苏青瑶的后背,像抚摸小猫那样,说:“这是我们金女大的优秀毕业生,可不能被你们拐走。”
正说着,一个女人走过来,怀中抱着一个熟睡的男孩。
是韩夫人,她姓邹。
苏青瑶迎上前,带两人去校舍小坐。
这几天,金女大余下的这十几人,一层一层、一间一间地收拾屋子,整理出六栋楼房,用来收容难民,预估能住下两千人后来由于难民剧增,收容人数大大超过预期,6栋楼房就收容了1万余人。
可华女士担心不够,让他们再收拾出两栋。
苏青瑶让韩夫人把儿子放到铺好的床上,又给她搬来一张椅子坐。
自己则在一旁,边与她闲聊,边抓紧时间清空屋舍。
“天越来越冷,”
韩夫人说着,解下绒线围巾,盖在儿子的肚皮。
“是啊,南京的冬天可比上海冷多了,我待了四五年,都没习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