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她不是普通参与者。”
陈屿打字的手很稳,“她是桥梁。
没有她,我们听不懂它们说什么。”
三天后,他们出发了。
第一站是青藏高原的共感观测站。
海拔五千米,空气稀薄,天空蓝得近乎虚幻。
念安戴着特制耳机,脚踩感应板,站在钻探井口上方。
下方三百米处,埋着一台能发射低频声波的共鸣器,频率设定为母亲歌曲的第七泛音。
“准备好了吗?”
陈屿问。
她点点头,闭上眼,轻声哼起那首还未命名的歌。
随着她的声音扩散,地面开始轻微震颤。
仪器数据显示,地下声波响应强度提升了倍。
更惊人的是,钻孔摄像头传回画面:井壁深处,岩石表面浮现出类似晶丝的脉络,正随着歌声明灭闪烁。
“它们在学习!”
苏黎通过远程连线激动地说,“它们正在模仿共感林的结构!”
持续演唱十五分钟后,念安忽然睁开眼:“下面有人在哭。”
所有人屏息。
“是个小女孩,她说她困了很久,不知道自己是谁,只记得妈妈让她等一个人来接她回家。”
陈屿心头剧震。
他立刻下令调整共鸣频率,加入母亲录音中的安抚段落。
三分钟后,地下信号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一回应,而是形成了一段旋律,简单、稚嫩,像孩童初次尝试歌唱。
“她在学我们。”
苏黎喃喃道,“她在重新学会‘表达’。”
他们记录下这段旋律,命名为《初啼》,并上传至共感平台。
二十四小时内,全球超过六百万用户自发加入合唱,将其改编成交响乐、电子舞曲、童声合唱等多种版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其列为“人类与非人类文明首次合作艺术作品”
。
第二站,加拿大北部永久冻土区。
这里曾是一片远古森林遗址,碳测年显示其存在时间超过十万年。
考古队在此发现大量木质残骸,形态奇特,既不像树木,也不像人造结构,反而像是某种生物骨骼与植物纤维的融合体。
念安一踏上这片土地,就停下脚步,指着一处冰层说:“那里有声音在叫妈妈。”
科研人员破冰挖掘,果然在冰芯中找到一块琥珀状物质,内部封存着一根细长的“晶藤”
,末端连接着一枚类脑组织。
经检测,该组织含有活跃的神经元突触,虽已休眠,但仍具备电信号传导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