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时间推进到现在,封建的传统中国在暴力革命中被推翻,他们脱离了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扼制,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自1978年中国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拥抱世界。
但在西方文明主导话语权的世界里,这种努力要被接受和获得认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林为民的出现对于正处于发展中的现代中国而言,是一件美妙的事。
他的文字不仅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古老与年轻结合的现代中国。
他的作品既保留了十足的文化和地域底蕴,也深刻的反映了现代中国的方方面面。
这对外国读者,尤其是西方国家读者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起到了非常大的积极作用,毋庸赘言,林为民已经成为了中国面对世界的一张名片……”
托了互联网的福,林为民几乎是没有什么延迟便看到海外媒体对于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各种各样的评价。
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罗杰·斯特劳斯发来的,还有很多是与林为民有合作关系的其他海外出版社发来的。
因为合作关系太多,哪怕是每家发那么两三份媒体报道或者评论文章,汇聚到林为民这里也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纵观所收到的几十份海外媒体的报道与评论,对于林为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都给予了极高的肯定。
毕竟是海外成名多年,又已经陪跑了十年的获奖者。
若这次是爆冷获奖的作家的话,这些海外媒体早就吵翻天了。
每年关于诺贝尔奖的获奖名单的讨论和争执不仅是中国媒体惯常的话题,在海外国家也是一样。
在收到的众多报道和评论当中,林为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法国的两份文学杂志的文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可能是因为林为民曾经获得过龚古尔文学奖,又写过一篇以法国二战时期为背景的《无论如何,人生是美丽的》,所以法国文学界和读者群体对林为民总是抱有极大的善意和喜爱。
《新文学》是1953年由《超现实主义文学史》的作者莫里斯·纳多创办的独立文学杂志,一向以不受任何政治倾向和文学流派控制而为欧洲读者所熟知,在欧洲知识界拥有大批拥趸。
这份刊物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超越诺贝尔文学奖》的文章,看名字就能知道,这篇文章对于林为民的吹捧是赤裸到毫无底线的。
“神奇瑰丽的想象,丰富细腻的感觉,匠心独运的形式,汪洋恣肆的语言,精彩纷呈。
毫无疑问,早在13年前便已获得龚古尔文学奖肯定的林为民已经是世界级家。
姗姗来迟的诺贝尔文学奖好比是家仆给凯旋而归的骑士送上盔甲,显得那么蠢笨而不自知。
对于这样一位注定留名世界文学史的杰出家而言,诺贝尔文学奖的加冕并非是他本人的荣耀,而是诺贝尔奖的荣耀。
瑞典文学院和评委会应该庆幸他们的奖项没有给的太晚,否则他们必然会沦为文学史上的一大笑柄……”
《新文学》上的这篇文章,不仅名字很法国,连内容也是很高卢雄鸡。
看着文章上的内容,饶是以林为民的厚脸皮,也有些招架不住。
这个力度,太大了点!
(本章完):()1980我的文艺时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