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客中文网

第147章 太平有象国士无双(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夏先衍从汉长沙国考古遗址灵源之地出来后,便溜溜达达地来到了湘江边上。

他们坐的船还停在码头,于是让船上的战士开船把他们送到了下一个目的地,隆平水稻文化园灵源之地。

从湘省星城上空俯瞰,浏阳河东岸的一座建筑,如同一朵盛开的芙蓉花,又宛若秋天里一串饱满的稻穗,这里便是华夏第一座大型水稻博物馆——隆平水稻博物馆。

从30岁发现杂交水稻开始,袁隆平奋斗了60年,将一生献给了“禾下乘凉梦”

建立隆平水稻博物馆,是希望有一个窗口,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袁隆平孜孜以求、执着探索的精神,同时也可以展示华夏民族深厚的稻作文化和农耕文明,更好地宣传华夏杂交水稻科技成就。

博物馆第一展厅为“稻米香万年——华夏水稻历史文化陈列”

,从秦朝统一度量衡用来量米的米升,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稻谷;从唐代的曲辕犁,到清代的谷印,一件件展品,呈现了华夏悠久的水稻种植文化,也印证了“湖广熟,天下足”

的古语。

第二展厅是“奇异的旅程——水稻的一生陈列”

,这个展厅通过小女孩的独特视角,引领观众认知水稻,了解水稻从一粒种子开始,历经播种育秧、成长分蘖、育穗开花、稻田管理、丰收在望、颗粒归仓,直至加工成米饭的过程,展示了水稻的一生。

第三展厅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陈列”

,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一生,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详尽的文字,生动再现了袁隆平院士从发现杂交水稻,攻坚克难研究水稻,到成功培育出多个高产优质品种的艰辛历程,使得华夏人民端牢了自己的饭碗,并惠及多个国家,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他对农业科学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

如今,在这片土地上,因为灵源的孕育,灵稻也应运而生。

随着灵源之地的不断扩张,水稻文化园中逐渐形成了一片广袤的灵田。

此刻,灵田仍处于不断成长的阶段。

来自湘省农业大学的师生们也已入驻此地,当夏先衍抵达时,他们正全神贯注地在灵田中研究着灵稻。

看着灵田外的地面上聚集了比灵稻数量更多的人群,他们正蹲伏在地,夏先衍也凑了过去。

这一群人正围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什么。

他们似乎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话题中,丝毫没有察觉到又多了七个听众。

原来他们没有在讨论灵稻的问题,而是想着如何拆掉这里面的一些建筑。

看着不断扩大的灵田他们怕这些建筑会影响最后灵田形成的面积。

只听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激动地说道:“我还是认为没有用的建筑全部拆除了,以后里面全部当做灵稻试验田。”

“可是现在上头已经下达了死命令,严禁封锁这些已经变成灵源之地的景区。

如果我们搞灵稻试验田,就相当于把这里封锁了。”

“对啊,现在灵稻与灵田又不是只有我们这里有,其他地方比我们优势要大很多。”

“我们这里不是特殊吗,灵田面积正在扩张!”

“但其他灵源之地也并没有封锁啊,他们仅仅是封锁了灵稻和灵田所在的区域而已。”

“这怎么能相提并论呢?我们这里就这么大点地,现在灵田还在扩张之中,谁也不知道其他区域是不是也会形成灵田,万一来的人太多,影响灵田形成呢!”

“说得对啊,最关键的是我们根本不清楚是不是这些建筑物阻碍了灵田的扩张。

你们瞧瞧咱们这块灵田,跟其他地方相比简直太小了。”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脸上露出忧虑的神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道朝天玄门妖王天医出狱射雕之江湖亿万老公宠妻无度我就是神!民国谍影香江王朝长生:加词条,从纳妾开始农民小仙医暗夜神宠进化寻宝神瞳重生后在偏执大佬怀里撒野我有一剑全家打入冷宫?听崽心声后杀疯了我在天庭做仙官超凡血统整合体妙手小村医豪门撩婚之娇妻请上位萌神恋爱学院前方高能我真不是NPC携空间嫁山野糙汉,暴富荒年从呆毛王开始公开处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