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刘启也是说道:“明明父皇那边已经下了严令,结果呢,竟然还有这么多人跑到辽国来!”
刘启倒不是痛恨这些百姓,有道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愿意跑到辽国来移民的,除了一小部分是纯粹的投机分子,大多数其实都是在家乡过不下去了!
北地其实人口不算稠密,按理说人均耕地面积不会少,但是帐不是这么算的!
北方开发算是比较早的,土地如今也不再肥沃,另外就是,这里没多少河流,降水量也一般,所以,原本这年头的粮食产量就低得可怜,到了北地,还得再打个折扣,遇上荒年,说不定一亩地种下去,打到的粮食也就比种下去的种子多一点。
但是,你环境再恶劣,却是不能耽误给地主老爷交租子。
不交租子也行,那就得去给那些老爷家的子弟做扈从,做亲卫,然后他们去挣军功的时候,你就得跟着上战场,军功是老爷少爷的,送死却是你的事,你死之后,家里人能不能得到抚恤,还得看他们的良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北地这边百姓活得也艰难,即便朝廷经常减免赋税,但是,这种减免获利更多的还是那些地主豪强,普通百姓所能得到的好处很有限,所以,稍微有点天灾,他们就要面临破产的危机。
以前大家是没得选,只能去给地主富户做佃户,甚至是不得不卖身为奴,但是如今,大家都宁可往辽东跑。
尤其,在那些地主竟然因此降低了租子还有子钱的利息,好挽留他们的时候,他们虽说没有见识,但是作为普通百姓,也有着小民狡猾的智慧。
那就是,既然那些地主老爷不希望自己离开,那么,那里一定比给地主做佃户奴仆来得强。
想明白了这些之后,刘启难免有些无力。
他一直觉得,自个的父皇是个仁慈的天子,在父皇的统治下,大汉子民都能沐浴天子的恩德。
但是,这一次出京,刘启看到的东西太多了,民间许多事情都让他觉得愤怒,最终却是无力。
因为汉家一直以来执行的小家庭制度,所以,民间常有生子不举之事,因为生下来之后也未必养得起,地方上的官吏拿捏小民的手段也很多,汉家户籍是有漏洞的,有一个漏洞就是户籍上的年龄,孩子生下来,可没有零岁的说法,生下来就是一岁,遇上个心怀恶意的,给你写户籍的时候,多添个两岁,那么,你就得提前年给孩子交口赋,孩子还没长成,就得去服劳役,一个还没有真正长成,从小营养不良的孩子,去参加远超过他能力的劳役,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就算能承担口赋,孩子顺顺利利长大了,但家里多一口人,将来分家怎么办,分不到家产,那这个孩子将来就会沦落到下一个阶层里头去,比如说给人做赘婿,而这个时候,赘婿其实就跟刑徒没什么区别。
这还只是一个很小的问题,其他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多的是,一开始刘启还恨不得直接提剑杀人,到后来,刘启已经无话可说。
尤其出了函谷关,老刘家的影响力也没那么大了,地方上的郡守如果跟豪强沆瀣一气的话,那么,他们就是地方上的土皇帝,他们想要做什么,下面百姓都无力抗衡。
更重要的是,百姓其实不管这到底是谁的过错,他们只会将怨恨放在刘氏身上,谁让汉家天子姓刘呢?
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再看到辽国如今的光景,刘启只觉胸中一个郁气几乎要喷薄而出,他不得不承认,刘昌真的干得很不错,但是,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刘启坐在那里,眼神变得无比迷茫。
同样迷茫的还有窦婴,他学的那些学问比较务虚,不够务实,他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但是具体怎么做,为什么,他很难搞明白。
他只觉得自己从前学过的那些理论受到了无比的冲击,一时间已经对自己那些所学开始怀疑了起来。
刘启跟窦婴两人跟入了魔一般,干脆也不走了,就留在移民署,天天盯着移民署的运作,移民署的官员劝了他们几次,见他们不听,最后也便听之任之,这里也没什么机密,想要复制很容易,只要你肯源源不断地掏钱。
移民署就是这样一个吞钱的怪物,各个作坊还有那些想要开发自己封地的贵族们也对移民署有捐助,为的就是能给自家多弄一些移民过去,但是,这些钱投进来,也就是减少了朝廷对移民署的拨款,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
别的不说,给那些掮客的好处就不能少。
这个世上,很多事情的逻辑都很简单,只要生产力跟得上,那就少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是你钱还不够多。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如此,要不是汉武帝得了自家父祖两辈人积攒下来的家产,就他那个败家子的德性,可撑不住打几次匈奴,不用等到他晚年,中年就要财政崩溃,民不聊生了。
而移民署这边虽说提供基本的技能培训,但是也就是个基础,认识一些常用字,会算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九九乘法表,差不多就能成为一个初级的产业工人了,所以,一个移民在移民署其实待的时间并不会很长,然后就会根据他的想法,给他足够多的选择,让他自个选,是想要分田分地,还是想要去工坊做工,另外就是去什么地方,哪类工坊,总之,辽国境内各行各业都缺人,移民从来都是供不应求。
等到搞明白了移民署这边的全套流程之后,刘启和窦婴一方面大受震撼,毕竟,辽国这边居然在短时间内就通过一些特殊的符号,让移民迅速学会了足够的知识,有这样的知识量,这些移民回到大汉,都有资格做地方上的小吏了!
而在辽国,这居然只是基础,大家都没将这些当回事,甚至,将这视作是扫盲阶段,也就是脱离了文盲的水平,想要进一步深造,就得进入专门的学校去学习。
刘启和窦婴在意识到在移民署不能知道更多的时候,这才离开了移民署,打算这一路上好好看看辽国究竟是如何运作的。
大概是冤家路窄,刘启到达辽国不久,一个规模还算是不小的船队到达了海州码头,所谓的海州,其实就是后世的济州岛,如今辽国已经开始大规模发展海洋渔业,海州这边就是一个中转地,在这里对捕捞上来的海产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做成咸鱼、鱼干、鱼松乃至罐头,这也让海州迅速繁荣了起来,这里的码头也成了许多海船停泊中转的地方。
这个船队是南下做生意的商船,船上却带上了吴国的使团。
刘濞消息也算是比较灵通的,他一直对长安的位置有着相当的野望,因此,在他知道了刘昌的身份之后,便觉得有机可趁,另外就是,辽国如今跟吴国也有比较密切的贸易往来,吴国的特产可不只有海盐和铜,还有生丝,刘昌在那里购买了好几个山头用于种植茶树,招收了不少人口采茶制茶,刘濞也是看到了其中的好处,也开始搞起了茶山,只是如今在大汉,茶叶还算是药材,一时半会儿还没能培养出大家喝茶的习惯。
刘濞想要跟刘昌结盟,好一起对抗长安,为此派来了他的太子刘贤,也就是历史上被刘启一个棋盘砸死的那个倒霉蛋!
这位倒是没有去长安朝贡,结果看他们的路线和速度,看样子,这会儿他们要在王险城相遇了。
第89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