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要不是数据是她亲手改的,木马也是她亲手写的,她差点都要怀疑那个产品是不是真的被成功投入了生产。
她很期待,当他们发现,自己斥巨资,耗费了那么多人力、物力,大批量投入生产后,却发现,产品竟然无一例外全都是失败品,心情会如何。
大概会非常“好”
吧。
明夏扬了下唇。
车子停在咖啡店门口,明夏下车,推开门,走进咖啡店,便看到了那个穿着深蓝色衬衫,肤色略黑的中年男人,头发侧梳,发型略旧,不是时下流行的,但在程序员行业比较常见,是类似行业内都比较流行的适合掩盖当事人“为知识而秃头”
的残忍现状的一个“保护伞”
。
当然,这种偏逗趣向的形象描述,是建立在不知道对方身份为何之前。
“潘老师好。”
明夏走过去,礼貌地打了个招呼。
是的,和明夏约在了咖啡店见面的这个外表并不突出的中年男人,其实就是被誉为“量子之父”
的潘建伟院士。
见明夏来了,潘建伟院士和蔼地笑了一下,微微点头,“你好,坐吧。”
事实上,前段时间,在结束了关于那个新型QKD产品的项目研究之后,明夏就在考虑,自己之后要加入哪个团队的项目研究,也一直在犹豫不已。
有的一些团队,参与人员水平不错,给出的待遇也很不错,但项目本身内容非常的假大空,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研究意义;也有的一些团队,投入资金很多,但项目内容的意义,还有参与研究的人员水平都很不行,也就引不起她的兴趣。
当然,也有一些综合水平都不错的团队,但还是没有达到明夏理想中的水平要求。
在明夏看来,这些团队真的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各自有各自的优点,也缺点都很明显,反倒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彼此平衡,让她陷入了选择的纠结。
而就在明夏万分犹豫,准备要不还是选其中一个的时候,突然又收到了一份加入项目研究的邀请,正是来自潘建伟院士的团队,欢迎她作为一名研究员,加入他带的团队。
作为华国的“量子之父”
,潘建伟院士带领的团队,自然是最优秀的。
相比之下,先前,明夏还在纠结不已的那三份邀请,反倒显得有那么点儿戏,不足之处也突然被彰显出来,顿时让她毫不犹豫地直接选择了接受这份邀请,也和潘建伟院士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作为物理界的新人,明夏还是有些嫩的,没有相关论文的发表,也没有相关学历学位的证明,按理说,潘建伟院士并不会特意抽空和她见面。
但明夏的特殊之处在于,她是那个“新型QKD产品”
研发过程中的公认最大贡献者,也是将“哥德巴赫猜想”
证明出来了的当代最年轻的数学家。
能走到院士这一步的人,在阅历和见识方面,自然是远超常人的,也不会因为在自己领域的优秀,就自视甚高,喜欢把自己高高端起来的人反而通常是最没有货的那种。
明夏对潘建伟院士的态度很端正,尊敬地喊了“潘老师”
,而潘建伟院士也对她既有长辈对晚辈的欣赏和赞叹,也有对不同领域但同样高度的人的尊重,双方都是很优秀的学术大拿。
越是有事情要做的人,越清楚时间的重要性,也愈发的珍惜。
两人在简单的聊天后,就直接将话题切入了这次见面的重点。
“其实,我原本想邀请的不是你,而是Evariste,他对量子通信领域也颇有研究,我觉得他的一些观点和思路是我和团队里的人都欠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