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客中文网

第4章 1 1959 年上海师院报到记 高考遗憾与专科生活初章(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1959年9月13日,我与洪丕柱一同前往上海师范学院报到,人生的崭新篇章自此翻开。

那一年,正值“大YUE进”

后的调整时期,可报纸上“跃进”

的声浪依旧未歇,高校招生规模也因此保持在较高水平。

上海师范学院这一年共招收2500名学生,仅中文系专修科就达600人,按三十人一班的标准分成20个班级——这般大规模招生,正是为了缓解50年代生育高峰带来的师资紧缺问题。

这600名专科生中藏着不少佼佼者,很多人高考分数颇高,只因家庭成分出身不佳,才遗憾进入专科;反观本科生群体,不少人成绩平平,却凭借“工农子弟”

的身份得以录取。

当时盛行的口号是“向工农兵子弟敞开校门”

,这看似普惠的政策,实则偏离了公平竞争的轨道,成了“唯成分论”

主导的招生准则。

我心里清楚自己的高考分数并不低。

当年高考总分500分,涵盖语文、政治、外语、地理、历史五科(每科满分100分),我粗略估算,自己的总分应在430至450分之间。

若不是“唯成分论”

的限制,再加上中国人民大学招生的误导——该校仅招两名学生,且早己内定——我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或复旦大学新闻系,本该是十拿九稳的事。

那年复旦大学新闻系录取40人,其中20名是外地学生,20名是上海本地学生。

我同班的金嘉诚“考中”

了,可这“考中”

实则近乎“保送”

他的语文成绩本就一般,作文只得了3分;而我高中三年的作文,次次都是5分,连4分都未曾有过,论语文水平,他与我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值得一想的是,延安中学高考预考时,我是全校第二名,金嘉诚却名落孙山;此外,我当时带着几分“文青范儿”

,早己在校外报纸媒体上发表过文章。

他能走进复旦大学,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出身工人家庭,二是担任过学生会干部。

若纯以分数论高低,我虽不愿说他“不合格”

,但他的成绩绝对无法与我相比。

即便在我们这届专科生里,也不乏后来的优秀人才。

我同班有个叫黎中城的同学,毕业后进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创作研究班深造,后来成了样板戏《海港》(京剧)的编剧之一,还曾任上海京剧院院长;同行的洪丕柱,后来也成了数学系领域的专科人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吞噬星空我可以兑换悟性绝世唐门剑中仙我在末世有套房离婚后,陆总他悔不当初仙路春秋盖世狂龙吃鬼的男孩三国之单身狗怒开无双四合院:香江首富从路边摊开始无限之配角的逆袭掌门人不高兴亮剑:开局拿下鬼子据点远东1628文明之万界领主全球进化帝霸我能进入仙侠世界灵动天魔心商途老祖宗她是真的狂至尊箭神吞噬星空开分身神医毒妃腹黑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