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伯邑考走进去时,张婶正蹲在灶前添柴,火光映着她满是皱纹的脸。
“伯邑考公子来啦?快坐,今晚吃新麦馒头,配着豆瓣酱,保管你吃三个还想吃!”
她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拿起个刚出锅的馒头递过来,“你看这馒头,发得宣软,是李伯教我的法子,说‘面得发酵到能闻见酒香,才算好’。”
馒头的热气扑在脸上,带着甜丝丝的麦香。
伯邑考咬了一口,暄软里带着点嚼劲,果然比城里酒楼的精细点心更对胃口。
“李伯以前是点心铺的师傅,”
张婶笑着说,“后来回了乡下,他总说‘再好的手艺,离了土地也白搭’。
你看这新麦,刚从地里割下来的,带着土气,磨出的面才香。”
正说着,李伯提着个篮子走进来,里面装着些青绿色的豆角。
“张婶,这是今早摘的豇豆,炒着吃脆得很。”
他把篮子放在案上,又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对了,这是给公子的,我孙子写的字,让我送来给公子瞧瞧。”
布包里是张泛黄的纸,上面用歪歪扭扭的毛笔字写着:“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
李伯挠着头笑道:“这小子跟着先生读书,总说要学公子们,将来做大事。
我告诉他,做大事得先懂小事,就像种稻子,得知道什么时候插秧,什么时候施肥,不然结不出
iconicon-uniE0D0"
>
iconicon-uniE0D1"
>的谷粒。”
伯邑考看着那行字,忽然想起自己书架上那些兵法书,字里行间都是“排兵布阵”
“运筹帷幄”
,却从未提过“磨面要推多少圈碾子”
“做酱要晒多少天太阳”
。
可此刻他忽然明白,那些兵法能立住脚,恰恰是因为有这些磨碾子的力气、晒酱的耐心在托着——就像大厦的根基,从不是地面上的雕梁画栋,而是地下那些看不见的桩子,深扎在泥土里,默默承托着一切。
夜里,伯邑考坐在灯下,铺开信纸想写点什么。
窗外传来王大叔教儿子编竹筐的声音:“这篾条得选向阳的竹子,有韧劲;编的时候左压右,右压左,不能急……”
笔尖悬在纸上,忽然觉得,所谓“根基”
,从来都不是什么宏大的道理,而是这些烟火气里的细碎——是张婶晒酱时搬来搬去的罐子,是王大叔修弓时缠的麻绳,是李伯擦陶罐的布,是囡囡泡薄荷水的粗瓷碗。
这些东西,不写在兵法里,不刻在石碑上,却像田里的庄稼,春生夏长,默默滋养着一切。
就像农户们常说的:“地不哄人,你对它好,它就给你长粮食;人也一样,你把小事做扎实了,大事自然就立住了。”
他提笔写下:“今日见农户碾新麦,方知世事如碾盘,每一圈转动,都算数。”
窗外的月光落在纸上,像一层薄薄的霜,却带着麦香,暖得很。
第二天一早,伯邑考去演武场时,见新兵们正围着石碾子,学着推碾子。
王大叔站在一旁指导:“脚步要稳,别慌……对,就像这样,一圈,又一圈。”
石碾子“咕噜咕噜”
转着,新麦的香气飘得很远,像在哼一首古老的歌。
他忽然想起姜子牙曾说:“天下就像这碾盘,百姓是碾子下的麦,当官的是推碾子的人,得使劲推,还得推得匀,不然有的麦磨成粉,有的还是粒。”
那时不懂,此刻看着新兵们涨红的脸,看着石碾子下渐渐变细的麦粉,忽然就懂了——所谓“治国安邦”
,说到底,不过是把每一粒麦都磨成粉,把每一个人的日子都过得扎实。
求好书评,求为爱发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