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姜子牙笑了:“兵器如臂,你对它用心,它便对你尽心。
去换身衣裳,待会儿随我去演武场,我教你们一套‘渭水剑法’,招式不繁,却能借力打力,正合你炼气后期的修为。”
姬发眼睛一亮,转身就往内院跑,鞋跟磕在石板上“噔噔”
响,像只快活的小鹿。
早膳时,餐桌上多了道新菜——清蒸渭水鱼。
鱼身完整,鱼肉却嫩得入口即化。
“这是按老先生说的法子做的,”
张婶笑着解释,“鱼下锅前用温水泡半个时辰,蒸的时候火不能太急,上汽后再虚蒸一刻,果然不腥不柴。”
姜子牙夹了块鱼肉,慢慢嚼着:“做菜如治兵,火候到了,滋味自会出来。
西岐就像这鱼,底子是好的,只需慢慢调,耐心炖,不愁成不了大气候。”
姬昌放下筷子,从怀里取出份密报:“朝歌那边又有动静了,纣王派崇侯虎的旧部去镇守潼关,说是要‘清剿西岐余孽’。”
“来得正好。”
姜子牙用餐巾擦了擦嘴角,“正好让新练的兵和新造的器械,去试试成色。”
他看向伯邑考,“你今日便去研发谷,让工匠们给连弩加装测距的标尺——按昨日说的阵图,每五十步画一道刻度,让士兵能更快找准射程。”
伯邑考应下,心里己有了计较:标尺可用牛角制作,既轻便又耐磨,刻度用朱砂标注,雨天也能看清。
饭后,众人分头行事。
姬昌去处理政务,暗中调兵遣将;姬发跟着姜子牙去演武场练剑;伯邑考则提着图纸往研发谷去。
晨露在青石板上折射出细碎的光,像撒了满地的碎银,映着三人离去的背影,竟有种说不出的默契。
伯邑考走在研发谷的小径上,听着远处传来的锻打声、拉锯声,忽然觉得这寻常的清晨藏着股涌动的力量。
就像渭水的支流,看似各自流淌,实则早己在地下连为一体,只待一个时机,便能汇集成奔腾的江河。
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图纸,上面的标尺刻度清晰可见。
这微小的改动,或许在战场上,便能救下数十上百条性命。
所谓大事,从来都是由无数这样的小事堆成的——就像老槐树下的阵图,由无数符号组成;就像那道清蒸鱼,由无数个恰到好处的细节成就。
晨风吹过,带着研发谷特有的草木与金属气息。
伯邑考加快了脚步,他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西岐的每一步,都踏在踏实的晨光里。
研发谷的工匠们早己忙活起来,铁砧撞击声、刨木声此起彼伏,像一首喧闹却充满生气的晨曲。
伯邑考刚走进连弩工坊,负责器械改良的老工匠王伯就迎了上来,手里举着个刚打磨好的弩机零件:“公子来得正好,您看这新做的扳机,比之前灵便了三成,就是射程总差着点准头,士兵们在演武场试射时,常因估不准距离浪费箭矢。”
伯邑考展开图纸,指着上面的标尺设计:“王伯您看,咱们在弩身侧面加一道标尺,用牛角裁成细条,每五十步刻一道深痕,再填上朱砂。
这样士兵瞄准的时候,看目标落在第几道刻度,就能大致判断距离,省去估测的功夫。”
王伯眯着眼瞅了瞅图纸,又摸了摸旁边堆着的牛角料:“这法子妙啊!
牛角硬实,就算雨天也不怕磨掉刻度。
我这就让小徒弟们开料,争取日落前做出十个样品来!”
正说着,负责木料加工的李木匠跑了进来,手里捧着块打磨光滑的梨木:“公子,您要的连弩托手改好了。
按您说的,在握把处刻了防滑纹,尾端加了块软垫,士兵们说握着稳当多了,长时间瞄准也不硌手。”
伯邑考拿起木托试了试,触感温润,防滑纹的深浅正好贴合手指发力的角度。
他点点头:“很好,就按这个标准批量做。
对了,让学徒们把库存的旧连弩都翻出来,统一加装标尺和新托手,战场上可不分新旧,能用的都得拾掇利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