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临终前,他对弟子们说:“我不需要墓碑。
若你们还记得我,每年今日,带十个孩子来楼上,教他们写第一个字。
哪一个字都好,只要是真的。”
说完,他仰面倒下,手中仍握着那块姐姐留下的凸痕板。
当晚,启明钟响了三十六下??对应归心活过的三十六个春秋。
此后数年,天下渐安。
朝廷不再打压民间办学,反倒主动拨款修建“启知分楼”
,遍及州县。
女子科举正式开考,首位女状元骑马游街那日,特地绕道启知楼,下马叩首三拜。
“若无此楼,我至今仍是灶台边那个不会写自己名字的丫头。”
她说。
然而,真正的变革,永远不在庙堂之上。
某年寒冬,北方大雪封山。
一户人家的孩子病重,郎中无法进村。
母亲翻出旧课本,照着上面的药方,用炭条在墙上写字,请邻村识字的老秀才隔着山坡喊话校对。
最终配药成功,救回性命。
事后,村民将那堵墙完整拆下,送到启知楼收藏。
墙上除了药方,还多了一行小字:
>“谢谢老师,我学会救人了。”
又有一年,南方洪灾,堤坝将溃。
一群少年自发组织巡河,每人手持一盏灯笼,上面写着不同的警示语:“此处危险”
“水位上涨”
“速报官府”
。
他们沿岸奔跑,光点连成一条蜿蜒的文字长城,及时唤起警觉,避免溃堤。
灾后,这些灯笼被制成壁画,悬于六楼老兵抄经堂旁。
题名曰:
>**少年执灯记**
而启知楼本身,也在悄然变化。
第七层不再只是铅笔发光,而是逐渐长出了枝桠般的结构,如同一棵倒生的树,根须向上伸展,吸纳月光星辰。
有人说,那是林小凡的愿力仍在生长;也有人说,那是文明本身在进化??从被动守护,到主动蔓延。
直到某一夜,一位旅人路过北邙山,见山顶有光。
他攀上去,发现竟是启知楼不知何时移位至此,静静矗立在昔日焚书台旧址之上。
楼门敞开,内无一人,唯有中央石碑熠熠生辉,上面多了一行新刻的小字,笔迹稚嫩,却坚定无比:
>“我也能写字了。”
旅人怔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