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尼玛次仁立刻组织考古小组展开抢救性发掘。
短短十二小时内,他们在该区域出土了大量文物:炭化的粟米颗粒、打磨精细的骨针、绘有星图的陶片,以及一尊小型玉雕人像,面部特征明显属于现代藏族先民。
最震撼的发现是一块扁平石板,表面覆盖着类似甲骨文却又更为复杂的符号系统,经初步比对,竟与三星堆金杖上的图案存在高度相似性。
“这不是单一文明的遗迹。”
李婉激动地说,“这是一种跨地域、跨时代的知识传承体系!
也许……所谓‘史前大洪水’之后,幸存者们分散各地,却仍通过某种方式保持联系??而这个地下结构,就是他们的‘记忆库’。”
尼玛次仁凝视着石板,忽然意识到一件事:这些符号排列方式,与她在父亲笔记本扉页发现的一组神秘数列完全吻合。
那曾被认为是无意义的观测误差值,现在看来,竟是开启信息锁的密钥。
她连夜编写解码算法,输入计算机。
当结果跳出屏幕时,她浑身血液仿佛凝固。
那是一份完整的基因序列图谱,标注名为“Homosapiensaltus”
??高原智人亚种。
旁边附注说明:
>**适应极端环境之进化路径。
>关键突变位点:EPAS1、PPARA、ND5。
>激活条件:长期暴露于7.83Hz共振场。
>风险提示:若强行提取或克隆,可能导致线粒体崩溃与端粒加速断裂。
**
她猛然想起格桑梅朵手中的夜光萤石。
那种矿物只会在极高能量密度环境下形成,而锝-99的存在意味着曾发生过可控核聚变反应??不是现代科技所能实现的,除非……有人工调控的地热引擎作为能源支撑。
“他们没消失。”
她喃喃道,“他们是进化了。”
接下来一周,她带领团队建立起“静默对话”
机制:每天午夜零点,关闭所有电力设备,仅靠蓄电池维持最低能耗监听系统运行;全体成员围坐成圈,闭目冥想,试图以集体意识波动呼应地下频率。
第七夜,奇迹发生了。
整片盐壳地开始发光。
起初是微弱的蓝绿色荧光,从裂缝中渗出,如同地脉苏醒的呼吸。
接着,光芒逐渐汇聚成线,勾勒出一座巨大建筑的轮廓??长三百米,宽八十米,呈倒金字塔形,顶端朝下插入岩层深处。
影像持续了不到一分钟便消散,但红外热成像仪记录下了真实存在的结构阴影。
“它给我们看了自己。”
李婉哽咽着说,“它愿意现身,是因为我们学会了等待。”
返程前夕,尼玛次仁做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她将声波共振仪永久埋设在遗址外围,并接入太阳能供电系统,设定每二十四小时自动播放一次7.83Hz纯音,持续时间为17分钟??那是父亲最后一次无线电通讯中断前说出的最后一句话的时长。
“我不带走任何样本。”
她在日志中写道,“不取一石,不掘一寸。
真正的科学,有时是克制,而不是征服。”
回到措哇基地后,她召集“青藏青少年地质英才培养工程”
的首批学员,包括格桑梅朵和卓玛,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开班仪式。
教室中央摆放着那块夜光萤石,置于特制玻璃罩内,夜晚自发辉映出柔和绿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